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身麻醉下进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病人,探讨不同长度的手术时间对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为提高老年病人全身麻醉的复苏质量,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的老年病人(65~75岁)67例(ASA Ⅰ-Ⅱ级)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7±3.2岁。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分为3组:A组:T≤3h;B组:3h<T≤5h;C组:T>5h。以上各组均采用丙泊酚2~3.5ug/ml (Marsh模型),瑞芬太尼2-3ng/ml(Minto模型)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进行诱导。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调控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使血压和心率维持在其基础值的30%范围内波动。插管后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参数,使PaCO2维持在40mmHg左右;调节Fi02在50%左右。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0.1mg镇痛,记录手术时间:手术结束麻醉药停止时刻-麻醉开始时刻。在麻醉恢复室,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使用肌松拮抗剂),恢复清醒,达到离开恢复室要求,给予送返病房。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时刻-麻醉药停止时刻;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时刻-苏醒时刻;恢复室停留时间:离开恢复室时刻-麻醉药停止输注时刻。结果(1)以上各组在性别比例、年龄、体重、ASA分级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其中1例病人发生术后低氧血症,送ICU病房监护治疗。(3)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苏醒-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存在相关关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延长,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老年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病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越长,苏醒时间,苏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