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土体温度场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差效应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土遗址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P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加固材料对遗址土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能够有效地减缓温差所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然而,目前对PS材料加固机理的研究主要围绕加固前后土体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方面展开,甚少涉及PS加固材料对土体热传导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另外对土体加固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亦不够深入,因而利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深入研究PS加固后土体温度场的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土遗址保护工程为工程背景,先后进行了PS加固后土体的热传导率测定试验及红外热像检测PS加固土体效果的室内模型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加固后土体温度场的变化。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研制可测定遗址土体热传导率的试验装置,使用新疆交河故城遗址现场土制做多种土样,进行PS材料加固土样的热传导率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PS材料加固后的遗址土体具有热传导率减小的趋势,并且PS材料浓度越大,加固土体的热传导率越小。由于土体热传导率与其热传导过程联系紧密,所以可依据加固后土体的热传导率的大小对PS材料进行优化(调整其浓度、模数等参数)以使对土体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2)将取自新疆交河故城遗址现场土制做成尺寸φ:20cm×30cm×2.5cm(长×宽×高)的长方形土样,为了探讨土体加固效果的无损检测方法,上述模型一半用浓度为10% PS加固,一半不加固,将加固后的模型室温静置30d,自然风干后进行了红外热像室内模型试验。试验表明,加温后未加固土体比PS加固土体升温快,其根本原因在于PS材料减小了土体的热传导率,阻碍了土体的热传导过程。  (3)上述室内模型试验中,当外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加固前后的土遗址土体在红外热像上会出现差异,从而为进行土遗址加固效果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4)室内模型试验和微型贯入仪现场试验表明,PS加固后土体的温度场发生变化与PS提高了土体的力学强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采用了ANSYS数值分析软件对加固土体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该文首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利用勘察工作给出的土性指标及静载荷试验数据来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首先,该文根据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原理建立起通过桩周土土性指
学位
该课题所完成的"高层建筑结构构件优化系统(HBOPTCAD)"是湖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开发的"高层建筑结构集成化CAD系统(HBCAD)"的子系统.在HBOPTCAD中,作者完成了结构初始设计方
复合材料是一种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的新型材料.目前国内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弯曲、屈曲和振动等问题研究较多,但对其热稳定性问题研究尚不多见.复合材料构件和结构的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市政工程以及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日益增大,近10年来基坑工程急剧增加。桩锚支护也以其工程适应性强等优点,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护结构体系在沈阳地
预应力技术与组合网架相结合形成了新颖的结构--预应力组合网架.迄今为止,对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性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该文提出了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方法,即将组
土钉支护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在基坑支护和稳定边坡方面的应用非常有效.该文通过大量的模型试验和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详细讨论了土钉支护的工作性能,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箱形基础以春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承载力高,能有效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而日益 成为高层建筑的一种理想基础.目前箱形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
该文所研究的是一种新型结构型式--装配式预应力拱结构.这种结构造型美观,构造简单,加工安装方便.该文对拱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计算分析与研究,建立了其合理的力学模型,并编
该文利用常规直剪仪,改进后的三轴试验仪以及轻便固结仪和压缩仪,分别对非饱和膨胀土的强度和膨胀变形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