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先秦诸子中最具政治色彩的一家,法家学派的文章是为制法治世而作。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启蒙和战国时代的发展,先秦法家在熔铸诸子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在执政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派别。伴随着法家思想的成熟和制法观念的成型,先秦法家的文学作品也由一开始宣传法律的条文,到阐述法律思想,由诸子之政论发展为文学,其文本逐渐成熟,风格也得以凸显。
管仲之《管子》是先秦法家学派最早的集束之作;战国中期的商鞅在“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成为先秦法家在政治实践、律法理论上的最高代表,在这基础之上,战国末年的《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变”,奠定了完整的法家思想系统。其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充分体现出法家文学特有的气质和风格,成为集前代法家思想与文学的大成之作。从管子时期的成文法,到商鞅的为法而作文,再到韩非的以文释法,伴随着法家思想的成熟,也标志着法家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法家的文学创作由此显示出了异于其他诸子的文学特色,法家的文学风格,也就成为了先秦文学中专属“法家文学”的独特标记,在诸子百家中卓尔不群,脱颖锋芒。
本文尝试从先秦法家学派的产生、流变与思想入手,追溯法家文学的发展历程,法家的文学思想在《管子》、《商君书》和《韩非子》中的发展与表现,并籍此探析法家文学独有的价值观与文学风格,以及法家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