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保护区3个典型柱状样进行了高密度的210pb年代测定、粒度测试及孢粉分析。结合粒度特征和孢粉组合了解红树林海岸带沉积环境的变化,通过分析红树林孢粉组合变化特征及孢粉浓度指标了解历史时期红树林群落的发育过程,同时与收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在210pb测试建立的年代框架中,探讨英罗湾地区近百年来红树林海岸带的变迁和红树林群落的发育、演替及其对环境的响应。通过柱样样品的210pb比活度测试,确立地层的年代框架。利用210pb的CIC模式计年模式计算得到YLW03孔、YLW02孔和018孔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22cm/a,0.21cm/a和0.44cm/a。再结合深度计算得到各层位的年代,各钻孔的底部年龄分别为1810s年代、1670s年代和1810s年代。样品的粒度分析及沉积物微结构表明,YLW02和YLW03孔约在1890s年代之前处于较强的潮沟环境。在此之后水动力逐渐减弱。018孔位于林外光滩,各粒度参数波动较大,反映出该位置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孢粉分析表明,YLW02孔和YLW03孔分别在1890s和1970s年代以前孢粉浓度极低,指示这段时期两地均为潮沟环境。YLW02孔在1890s年代以后孢粉浓度迅速上升,红树植物花粉含量显著增加到红树林记录水平,指示该地在1890s年代之后开始发育红树林。YLW03孔在1970s年代以后孢粉浓度增加,红树植物花粉含量升高,反映出在1970s年代以后该地红树林开始生长。018孔所在地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早期生长过红树林,在此之后海岸线向陆迁移,导致红树林衰退,该地成为低潮带光滩环境。结合主要孢粉种属含量变化和粒度数据,表明近百年来英罗湾地区北部和东部红树林出现以前是水动力较强的潮沟环境,随着滩面高程的增加,潮沟逐渐向潮沟边滩演化,滩面水动力减弱,红树林开始发育。英罗湾周围没有大型河流注入,因而缺乏沉积物来源,所以滩面的升高可能是由于潮沟的横向摆动造成的。英罗湾红树林群落的演替主要受到局地滩面高程的影响,随着滩面高程的变化,英罗湾红树林群落的演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为耐盐耐贫瘠土壤的红树林先锋植物Avicennia marina群落;中期是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Kandelia candel群落以及Rhizophora stylosa群落;后期是Bruguiera gymnorhiza群落和Excoecaria agallocha群落。红树林群落的演替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常常会出现两种或多种混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