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改进的Piepgras等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动物模型,利用立体定向手术显微镜通过开颅视交叉前池注血建立大鼠SAH后EBI动物模型,在术后4h、8h、12h、24h、48h、72h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同时相点测定血浆及脑脊液中NO浓度,观察脑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了解一氧化氮(NO)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浓度变化对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的影响,以求进一步认识NO在SAH后EBI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即实验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各组按动物处死时间即术后4h、8h、12h、24h、48h、72h分为6个亚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各时相点血浆及脑脊液中NO的浓度,Kaoutzanis等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障碍,解剖观察前循环周围血液分布情况,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组织结构,TUNEL法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 结果: 1.神经行为学评估:实验组各亚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2h与假手术组差值最大。 2.血浆NO浓度检测:实验组在4h、12h、24h、48h时相点血浆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SAH后12h达高峰。 3.脑脊液NO浓度检测:实验组各组血浆NO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SAH后12h达高峰。 4.标本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大鼠视交叉池注血,见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广泛分布,电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水肿,空泡样变,神经元胞核肿胀、核膜皱缩,表面不光滑,明暗神经元不易区分,胞核变形,染色质浓聚、趋边,神经元凋亡,血-脑屏障受损。 结论: 1.开颅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后EBI动物模型,适合于研究前循环动脉瘤性SAH。 2.NO参与血-脑屏障受损的病理过程。 3.在SAH后EBI中,NO的浓度值越大,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时相变化呈一致性,NO可能参与了SAH后的神经损伤,对神经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