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主体性建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死亡书写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9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在她的作品中,死亡书写反复出现,是展开故事情节、体现女性生存状况、建构女性主体性的重要方式。《浮现》、《强盗新娘》和《盲刺客》是阿特伍德具有典型和丰富的死亡书写的作品,同时又与女性相关,然而学者们对其中的死亡书写关注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这三部小说作为研究文本。
  阿特伍德表达的生命意识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对于死亡的见解不谋而合,而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的主体性建构作为主要议题,与本文的主题契合。因此本文借助于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这三部小说。通过文本细读,论文对小说中的死亡氛围、死亡意象、死亡原因进行阐释,并分析他人的死亡对女性的影响,探究小说中的女性如何在经历他人死亡后进行主体性建构。
  女性主体性的定义不断发展,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经验对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性,认为女性应该掌握话语权力并基于女性真实的经验表达感受与观点。因此,本文选取自我追寻、自我叙述和自我回归作为女性主体性建构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全文包括六章。第一章介绍阿特伍德作品的研究现状、存在主义理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第二章对《浮现》中的死亡书写及其体现的女性的自我追寻进行解读。面对他人的死亡促使无名女主人公追寻自我身份的转变,体现了女性的经验主体。第三章分析《强盗新娘》中的死亡书写和女性的自我叙述的关系。女性的自我叙述是其基于主体经验做出思考、判断的过程,体现了女性的思维主体。第四章解读《盲刺客》中的死亡书写和女性的自我回归。通过阴性书写与死者协商,女性从男性话语的附庸转为话语的主体,实现了自我回归,体现了女性的言说主体。第五章从现象进行归因探索,挖掘阿特伍德进行死亡书写和重视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动因。研究发现:面对他人的死亡促使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分别进行自我追寻、自我叙述和自我回归,体现了女性的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和言说主体。在这三部小说中,自我追寻是建构女性主体性的基础,自我叙述是发展,而自我追寻和自我叙述最终体现在自我回归,三者环环相扣,体现了阿特伍德对于女性主体性建构认识的发展。阿特伍德希望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得到关注和改变,具有不同个体经验的女性能够实现其主体性建构,传达了她对女性的关怀和树立正确生命意识的生活态度。
其他文献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本土裔作家之一,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圆屋》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是厄德里克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与解读,包括叙事策略分析、成长主题、创伤书写、男性气质、神话原型等。鲜有人从后殖民生态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后殖民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在后殖民方向的多维度延伸,源自后殖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注意到英语中存在着与汉语名量搭配结构相似的“a(n)/numeral+N1+of+N2”表量结构。因此,不少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英表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中,学者将汉语名量搭配的结构与英语表量结构统称为“表量结构”)。但目前,英汉表量结构的认知研究往往将认知与修辞割裂,而汉语量词问题不只是语法问题,更是修辞问题。因此,本文从认知修辞视角出发,基于转喻与隐喻理论比较研究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戏剧以荒诞性著称,戏剧场景大多以伦敦城中的一个封闭式的房间为背景,描写的多是都市空间内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可谓都市戏剧。剧中的空间如出租屋、地下室、居民房、精神病院、办公室、车站等是典型的都市异托邦空间。《房间》、《看管人》、《维多利亚车站》是品特具有典型代表的都市空间的戏剧,这三部剧中的都市空间内充满矛盾和张力,主要
学位
《外国人看中国抗战》丛书收录了10部记述中国抗战的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各作品由不同外国作家所著,曾被不同译者多次译入中国,迄今已有80余年译介历史。此套作品自翻译出版后备受中国学界关注,各译本被视作重要的党史资料,然而,抗战时期为何翻译此系列作品?新闻封锁背景下以何种方式翻译和传播此类作品?此系列作品的译介产生过何种影响?诸如此类的翻译问题尚未获得足够关注。  鉴于此,本文通过统计各作品在不同时期的
2020年,自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媒体对其的报道成为了各方构建中国形象的主要载体,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集中于新冠肺炎涉华新闻报道的话语策略分析、话语权、身份建构等方面。  本研究采取及物性系统理论分析美国有线媒体CNN在新冠肺炎疫情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并试图解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影响。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美国有线媒体CNN官方网站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
学位
中国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力的提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他国的新闻媒体如何呈现中国形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其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不容忽视。本研究聚焦印尼媒体,具体以印尼最具影响力、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为例,探究该报所呈现的中国形象。  研究以Martin和White提出的评价理论作为分析理论框架。评价理论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如何利用语言评价人和事物
学位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英国当前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斩获诸多各类文学奖项,擅长以细腻而尖锐的文笔勾画现代人的焦虑和人性的扭曲。他的小说《阿姆斯特丹》在1998年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作品着眼英国的精英阶层,讲述了克利夫和弗农这对身居高位的好友由志同道合到间生嫌隙,最终相互残杀的悲剧。他们原本出于对死亡的忧虑定下了为彼此安乐死的协定,但随着两人事业相继受挫,他们的友情逐渐瓦解,
学位
尤多拉·韦尔蒂(Eudora Welty,1909-2001)是杰出的美国南方短篇小说家,她的不少短篇小说获得了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和欧·亨利奖。以往韦尔蒂短篇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神话原型、地方性和女性形象,目前运用范畴化理论分析她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不多。  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识活动。原型和偏离是范畴化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原型是偏离的前提,定位事物的起源,偏离突破范畴界限,是变化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江西省作为旅游大省之一,除了青山绿水外,还富有极具文化韵味的特色旅游景区,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总结为“五个千年”旅游景点。经初步调查,这五个景区的旅游文本翻译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景区的形象,阻碍了文化传播,有待改善。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途径的翻译研究,是21世纪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新提出的一个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互动选择。  “五个千年”旅游
戏剧,是文本与舞台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具有文学特征,也具有舞台表演特性。正因如此,戏剧翻译较之于其他文学翻译,更为复杂,致使其在翻译领域中受到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才逐渐步入研究者视野,近十年间,更是掀起了翻译学研究的新势头。得益于此,戏剧翻译走出了“文本忠实”论争,即戏剧翻译是否应忠于原作,还是服务于目的文本,步入了新的研究阶段,即关注到了戏剧翻译应考虑到舞台表演所需,提出了戏剧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