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合理营养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生完成紧张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在政府各级部门、营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断得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迅速提高,学生营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营养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问题并存,这是我们目前在营养工作中面临的双重挑战。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营养教育是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及营养状况分析在营养健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营养教育之前应先了解宣教对象的营养状况、营养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地设计及开展营养宣教工作。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态度及正确的摄食行为对维持其健康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对学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以采取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营养水平是切实可行的。研究目的:了解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蒙汉族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临河及乌拉特中旗四所中小学校的71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简称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并对被检者进行营养缺乏病相关症状及体征的检查。主要研究结果: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分值分别为18.1±14.7、68.1±19.0、53.5±10.7;其中营养知识得分较低,蒙汉族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高于蒙族学生(P<0.05);学生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存在某些不良的摄食行为;身高标准体重分布情况,低体重、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者分别占3.3%、35.8%、42.9%、5.7%、12.4%,蒙汉族学生相比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缺乏病检查结果,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病症状体征,如畏光、眼部干燥、牙龈出血、龋齿、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腓肠肌痉挛、肌肉无力、上下肢麻木感、食欲不振等。结论与建议: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知识较为匮乏并存在某些不良的摄食行为,但学生普遍具有接受营养教育的良好态度,提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是必要、迫切并且可行的;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营养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以全面提高蒙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营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