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里激活迷走神经调控乳腺癌小鼠炎性水平和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炎性水平和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作为促进肿瘤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炎性因子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荷瘤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一种方式是诱导髓系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ive cells,MDSC)的大量扩张和激活,不同程度地破坏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活化。减轻荷瘤机体的炎性水平以解除免疫抑制状态进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针灸对多种免疫效应分子和细胞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针灸干预能减轻过度的炎性反应,在多项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良好疗效。有关针灸抗炎效应机制的研究表明,激活迷走传出神经抑制过度产生的炎性因子是电针足三里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目的及意义探索电针足三里能否通过迷走传出神经抑制荷瘤小鼠的炎性水平,减轻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减缓肿瘤的进展,为扩大针灸在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在模型和电针组小鼠右侧第二乳垫下注射4T1-luc2小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原位乳腺癌模型,对电针组小鼠的双侧足三里行电针干预(0.1 mA,2/15 Hz,30 min),隔日一次。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采用活体成像技术在体检测瘤体的位置、面积和荧光强度;电针干预结束后取出瘤体和脾脏称重比较,以整体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第二部分:采用MSD多因子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实验小鼠血清和肿瘤局部组织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0的含量,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荷瘤小鼠肿瘤局部组织内的炎性浸润情况,以观察电针对乳腺癌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第三部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局部组织内的抗肿瘤免疫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肿瘤局部组织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价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第四部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局部组织内免疫抑制细胞MDSC的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肿瘤局部组织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分离正常小鼠的脾T细胞与模型组和电针组荷瘤小鼠的脾MDSC进行体外共培养,采用CellTrace Far Red检测T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D25分子的表达量以显示T细胞的活化水平,以分析荷瘤小鼠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第五部分:共包括三个部分。实验一验证了电针足三里对荷瘤小鼠迷走传出神经的作用:首先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荷瘤小鼠脑干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阳性神经元的c-Fos进行标记,观察迷走传出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其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浆和肿瘤局部组织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水平,以反映迷走传出神经被激活后的效应。实验二观察了激活α7nAchR对乳腺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作用:将正常和乳腺癌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组和 PNU-282987 组,对 DMSO 组小鼠腹腔注射DMSO,PNU-282987组小鼠腹腔注射选择性α7亚型烟碱受体(α7 subunit of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α7nAchR)激动剂 PNU-282987(0.1 mg/kg),隔日注射一次,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并进行活体成像检测,干预结束后取出脾脏和瘤体称重;MSD多因子技术检测外周血和肿瘤局部组织内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内的CD8+T细胞、NK细胞和MDSC的比例。实验三采用了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进行了反向验证:对小鼠行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假手术后接种4T1-luc2细胞制备原位乳腺癌模型,再随机分为手术-模型组(VNX)、手术-电针组(VNX-EA)、假手术-模型组(sVNX)和假手术-电针组(sVNX-EA),对VNX-EA和sVNX-EA组小鼠双侧足三里行电针干预,干预结束后对小鼠进行活体成像检测并取出瘤体和脾脏称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内的CD8+T细胞、NK细胞和MDSC的比例。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电针足三里可有效减缓乳腺癌模型小鼠肿瘤的进展。接种4T1-luc2细胞的第18天,电针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开始低于模型组(P<0.05),且持续到接种后第22天(P<0.05);活体成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电针组小鼠瘤体的成像面积减小,荧光强度降低(P<0.05),重量明显减轻(P<0.01)。此外,荷瘤小鼠出现明显脾肿大,而电针组小鼠脾肿大程度较模型组减轻(P<0.01)。第二部分:电针足三里减轻了乳腺癌模型小鼠系统性和肿瘤局部炎性水平。荷瘤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01),电针干预后,小鼠血清(P<0.01)和肿瘤局部组织(P<0.05)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降低,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无明显变化(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小鼠肿瘤局部的炎性浸润情况较模型组减轻。第三部分:电针足三里对乳腺癌模型小鼠的抗肿瘤免疫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荷瘤小鼠外周血和脾脏内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01),电针干预后,外周血、脾脏和肿瘤局部组织内CD8+T细胞(外周血,P<0.01;脾脏,P<0.05;肿瘤局部组织,P>0.05)和NK细胞(P<0.05)的比例均升高。此外,电针组小鼠肿瘤局部组织内穿孔素(P<0.05)和颗粒酶B(P<0.0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第四部分:电针足三里能有效抑制乳腺癌模型小鼠的MDSC。荷瘤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局部组织内出现大量MDSC(P<0.001),电针干预后,小鼠外周血(P<0.05)、脾脏(P<0.001)和肿瘤局部组织内(P<0.05)MDSC的比例均明显降低,MDSC的扩张程度减轻。此外,电针组小鼠肿瘤局部组织中COX-2(P<0.05)和Arg-1(P<0.0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体外共培养结果显示,相比较与模型组小鼠MDSC共培养的T细胞,与电针组小鼠MDSC共培养的T细胞增殖和活化的程度升高(P<0.05)。第五部分:迷走传出神经参与了电针足三里对乳腺癌模型小鼠炎性水平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实验一中,荷瘤小鼠脑干DMV区ChAT+神经元的c-Fos表达量在电针干预后显著增多,血浆和肿瘤局部组织内ACh的水平也明显升高。实验二中,从肿瘤生长情况来看,相比于DMSO组,PNU-282987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瘤体的成像面积和荧光强度降低(P<0.05);多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DMSO组,PNU-282987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无明显变化(P>0.05);在肿瘤局部组织内,PNU-282987 组小鼠 TNF-α 和 IL-1β 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IL-10 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相比于DMSO组,PNU-282987组小鼠脾脏内的CD8+T细胞比例回升(P<0.05),NK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外周血和脾脏内MDSC的比例降低(P<0.05)。实验三中,对实验小鼠行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假手术后,相比于sVNX组,sVNX-EA组小鼠的瘤体成像面积缩小,荧光强度降低(P<0.05),瘤体(P<0.05)和脾脏(P<0.01)的尺寸减小,重量减轻;外周血和脾脏内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升高,MDSC的比例下降。而相比于VNX组,VNX-EA组小鼠瘤体的成像面积、荧光强度、瘤体和脾脏的尺寸及重量、外周血和脾脏内的CD8+T细胞、NK细胞以及MDSC的比例均无明显改变。研究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通过激活迷走传出神经,减轻荷瘤小鼠系统性和肿瘤局部的炎性水平,促进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和细胞杀伤功能,同时降低MDSC的比例和免疫抑制水平,增强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减缓肿瘤的生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讯设备越来越趋向于集成化,而且通信系统常常需要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前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如果使用多副单一频段的天线分别工作在所需的频段,不仅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还会造成电磁兼容的问题。共口径结构的天线可以让不同频段的天线实现口径复用,提高天线的空间利用率。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也带来了频谱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毫米波频段因为其
第一部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规律分析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SACC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COX比例风
目的通过检测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神经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铁死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探讨电针治疗慢性脑低灌注的作用机制,为电针治疗脑低灌注导致的认知障碍探寻关键靶点及有效方法提供理论实验基础。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分析CCH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评估大鼠脑损伤。通过Western blot分析NOX1、NOX2和NOX4基因在CCH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利用qRT-PCR检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含水量的三维网络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快的扩散速率、高吸附量、操作简单、方便回收利用等优点,在吸附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合成了两种水凝胶吸附剂,并应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吸附,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本文采用淡紫拟青霉菌种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合成了微凝胶并将其作为交联剂合成了琼脂/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羟乙酯)双网络凝胶,并使用三乙烯四胺进行胺基化改性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微血管新生是AS的重要特征,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有望成为防治AS的新策略。重组人内皮抑素(endostar)和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体外管腔形成,但是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旨在探讨Wn
目的:1.以本体的方法设计并且构建《伤寒论》领域知识图谱。2.训练并运用中医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对阳明病的文献进行挖掘,并将挖掘到的数据补充到《伤寒论》知识图谱。方法:1.以信息科学“本体论”的方法设计《伤寒论》知识本体框架。2.使用标注工具对《伤寒论》的原文的知识,各药学著作《伤寒论》常见药物知识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伤寒论证候进行人工分类标注分类和提取,构建方剂、药物、证候、病证、方药剂量知识
目的成功制备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大鼠模型,了解CRPS-I大鼠模型患侧脊髓背角的基因表达谱特征;研究CRPS-Ⅰ模型情况下,脊髓背角NLRP3炎性小体通路表达的变化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该动物模型疼痛发展的机制;探讨电针对CRPS-Ⅰ模型患侧脊髓背角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调控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采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
目的本课题拟从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两个角度来探讨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证候要素(下文均简称“证素”)和证候学特征。首先是对与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常见症状、证素及证候在文献中的分布情况,然后以其常见症状为依据并结合专家咨询制定出症状信息采集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部分的目的是运用制订并经评价后的症状信息采集表对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常见症状进行临床调查
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血液系统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目前常使用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并可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具有促进造血和调节免疫的双重功效,可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但PDS对再障的疗效及其作用相关蛋白尚不明确,本文观察PDS促进再障患者骨髓红系(CFU-E)、粒系(CFU-
目的 研究miR-34a-5p在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和其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内皮损伤模型,再利用miRNA芯片筛选出LPS处理的HUVECs细胞中的差异miRNAs。将miR-34a-5p mimic或miR-34a-5p inhibitor 或 NC-miRNAs,以及 pcDNA-FOXM 1 或空载 pcDNA分别用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