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咬合因素对TMD致病作用备受关注,异常的咬合接触通过“牙周组织-咀嚼肌收缩”的反馈调节机制改变咀嚼肌的收缩活动。因此,咬合接触特征与升颌肌收缩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TMD的致病过程。本研究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和Bio EMGⅢ肌电分析系统,通过对正常受试者与TMD病人咬合接触特征和双侧颞肌前束(anterior temporalis,TA)及咬肌(masseter muscles,MM)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活动的比较,评估TMD病人在静态和动态咬合过程中是否存在咬合干扰,以及这种咬合干扰是否会引起升颌肌肌电活动的改变,为临床TMD的咬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对无明显错合畸形的正常受试者与TMD病人,进行咬合接触与双侧TA及MM表面肌电活动比较。测试在以下颌位关系下最快速度最大紧咬(maximal voluntary clenching,MVC)的咬合接触特征和肌电特征,这四个测试颌位是: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前牙对刃位(protrusive position)、左侧尖牙尖对尖位和右侧尖牙尖对尖位(lateral excursive position,LP/RP);测试自牙尖交错位开始向前滑动至前伸对刃位、向侧方滑动至左/右尖对尖位并分别作最大紧咬时的咬合接触特征和肌电特征,并比较TMD病人相关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然后,招募20名一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的TMD病人。对其进行上述咬合接触及咀嚼肌肌电检测,比较第三磨牙伸长侧与伸长对侧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以上实验得出结果如下:1.TMD受试者与无症状志愿者相比,在前牙对刃位做最大紧咬时,牙弓前部咬合力分布百分比降低而牙弓后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升高。与此同时,TMD病人两侧TA和MM标准化表面肌电值高于无症状受试者。2.单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的TMD病人,尽管在侧方咬合时,无论咬合于第三磨牙伸长侧或伸长对侧,平衡侧的咬合接触点没有差异。但是,由于第三磨牙伸长造成的咬合干扰,在做侧方尖对尖位置的最大紧咬时,当受试者咬合于伸长对侧时,与咬合于伸长侧相比,工作侧的咬合力百分比降低而平衡侧咬合力百分比升高。与此同时,受试者咬合于伸长对侧时,与咬合于伸长侧相比,工作侧MM的标准化表面肌电值升高而平衡侧的值降低,以至于工作侧与平衡侧MM的标准化表面肌电值大致相等,而当她们在第三磨牙伸长侧做最大紧咬时,工作侧MM的标准化表面肌电值明显低于平衡侧的值。同样由于伸长的第三磨牙咬合干扰的存在,受试者在前牙对刃位最大紧咬时,第三磨牙伸长侧咬合力百分比显著高于伸长对侧。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TMD病人在前伸咬合时,牙弓后部存在过重的咬合干扰。这种咬合干扰伴随着双侧TA和MM表面肌电活动的升高。2.伸长的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前伸和侧方咬合时,分别存在牙弓后部和平衡侧过重的咬合干扰。第三磨牙伸长引起的咬合干扰,在侧方咬合时造成工作侧MM表面肌电活动的升高。3.咬合干扰是否是TMD出现症状的原因及其与肌电增高的关系,有待于以治疗干预实验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