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野生灰仓鼠是一种生活在中亚地区的野生啮齿类动物。属于啮齿目,仓鼠科,仓鼠亚科,仓鼠属。其栖息生境主要分布在荒漠平原、高山草甸。大量研究表明灰仓鼠在鼠疫菌分离,包虫病动物模型等方面明显优于现有其它实验动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已对灰仓鼠进行多年实验动物化研究。本研究拟对从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的封闭群灰仓鼠体内分离到的1株鞭毛虫进行形态学及基因鉴定;建立该鞭毛虫感染动物模型;筛选驱虫药物并对其驱虫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建立该鞭毛虫的体外培养体系,将分离到的鞭毛虫虫体沉淀转到细胞皿中,加入除菌RPMI1640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间隔2d转种1次,每次转种500μl,直至鞭毛虫稳定生长;对体外培养的鞭毛虫直接涂片和常规姬姆萨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镜检,以戊二醛固定虫体后置于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特点;提取虫体总DNA,PCR扩增该鞭毛虫的16S rRNA基因,测序后与国外已报道的鞭毛虫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5.22软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使用分离培养的虫体感染BALB/c小鼠建立感染动物模型;以此动物模型为材料研究甲硝唑、替硝唑、阿苯达唑口服乳剂、呋喃唑酮片和复方双氢青蒿素片五种药物对该种鞭毛虫的驱虫效果。结果:通过解剖镜检发现该鞭毛虫主要寄生于灰仓鼠盲肠,回肠也可检出少量虫体;形态学鉴定初步表明分离到的鞭毛虫为鼠三毛滴虫;提取虫体总DNA测序后核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虫株16S rRNA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鼠三毛滴虫序列高度同源,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鼠三毛滴虫新疆灰仓鼠分离株序列与已报道的鼠三毛滴虫16S rRNA(序列号AY886846.1)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与其它相关三毛滴虫亲缘关系较远;用分离到的鼠三毛滴虫RPMI1640培养液连续3d经口灌胃105个虫体感染6-8周龄BALB/c小鼠,可得到稳定的感染动物模型;药物实验中甲硝唑组、呋喃唑酮组药物不良反应(ADR)明显;鼠三毛滴虫滋养体定量计数结果显示甲硝唑组和替硝唑组所有BALB/c小鼠计数结果均为0,有显著效果。复方双氢青蒿素组,雌性与(4.54±0.53×104个/mg,p=0.000)雄性(4.48±0.51×104个/mg,p=0.000)鼠三毛滴虫滋养体计数结果显著减少。而阿苯达唑组和呋喃唑酮组计数结果较溶剂对照组计数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基因分析表明,此次从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的封闭群灰仓鼠体内分离到的鞭毛虫为鼠三毛滴虫。药物驱虫实验综合各项指标及相关因素分析替硝唑处理鼠三毛滴虫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具有杀灭滋养体彻底、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优势较为明显;甲硝唑亦有明显杀灭效果但药物不良反应过大;阿苯达唑、呋喃唑酮处理对杀灭BALB/c小鼠感染鼠三毛滴虫滋养体未见明显效果,且呋喃唑酮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双氢青蒿素有一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