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氧电池纳米纤维状自支撑正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能量密度与汽油相近的锂-氧电池,由于存在着过电势高、循环稳定性差、往返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上述问题与正极材料表面发生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设计结构合理的正极材料和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可以有效改善正极的催化活性,从而提高锂-氧电池的综合性能。正极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性质及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而正极表面的性质和活性位点数量与表面形貌的设计密切相关。表面形貌被认为在控制氧气的扩散从而影响电池的放电容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除形貌设计以外,正极表面的电子结构工程被认为不仅可以优化OER/ORR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释放调控能带结构的巨大潜力,从而提高催化材料的固有电导率。例如,异质原子掺杂能够通过调整电子结构和优化中间产物的吸附能来提高正极材料的催化活性;磁控溅射及等离子体刻蚀能够引起催化剂中阳离子部分还原而产生阴离子空位,空位的产生可在材料表面形成大量暴露的活性位点,加速氧化还原动力学。因此,正极表面的改性研究对于锂-氧电池的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在碳布上生长的过渡金属磷化钴、二硒化钴进行异质原子掺杂,获得自支撑锂-氧电池正极。采用水热合成和氩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泡沫镍上生长过渡金属硒化镍,获得具有纳米纤维形貌的锂-氧电池正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现代测试技术对电极的表面结构与性质、表面催化活相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研究了电极对于电池充放电及循环性能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水热法在碳布上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针状纳米线形貌及结构的新型铁掺杂磷化钴纳米线(Fe-CoP@CC)锂-氧电池自支撑正极材料,此针状纳米线形貌的电极因其丰富的Li2O2存储空间和充足的O2转移通道而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Fe-Co P@CC电极的锂-氧电池在500次循环内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甚至没有明显的电压衰减,而且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容量可高达约9600 mA h g-1。(2)利用水热法结合氩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泡沫镍骨架上制备富含硒空位的纳米棒状硒化镍(VSe-NiSe@NF)并直接作为锂-氧电池的正极。首次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与无空位的硒化镍(NiSe@NF)和纯泡沫镍电极相比纳米棒状硒化镍(VSe-NiSe@NF)具有明显改善的低过电势(1.01 V);并且在NiSe@NF中引入Se空位后,电池整体的循环寿命也有显著提高(>950 h)。这是由于NiSe表面的Se空位不仅提高了电子的导电率,而且有利于电子的快速运输,也可作为电化学反应中结合氧的活性位点。(3)采用磁控溅射对碳布进行氮掺杂并作为基底材料,利用水热法结合氩等离子刻蚀技术在基底材料表面原位生长富含硒空位的“剑麻状”硒化钴(VSe-CoSe2@N-CC)并用作锂-氧电池自支撑正极。测试结果表明,VSe-CoSe2@N-CC电极在改善过电势方面表现出与贵金属相媲美的性能(~0.81V)。与此同时,基于VSe-CoSe2@N-CC正极的锂氧气电池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稳定循环>134 th)和耐久性(>955 h),并有效增强了电池倍率性能(在500 mA g-1时仍然释放出高达3122 mA h g-1的放电容量)。
其他文献
本篇实践报告取自于作者2017年5月在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进行的“美国著名雕塑家艾伦·科尔比国际雕塑课程”英汉交传户外石雕教学口译实践活动。本文首先简单描述了
本篇报告选自大西洋月刊2017年6月出版的人物故事《劳拉的故事》。该故事作者是亚力克斯·提臧,从事于新闻记者工作,曾获普利策奖。在《劳拉的故事》中,作者不仅表达了他对菲
本篇实践报告以《无为》中第二章的汉译任务为基础。《无为》虽为大众读物,但森舸澜在书中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同时书中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使
喀喇沁左旗位于卓索图盟南部,塔子沟位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北部地区。该地地势平坦,四面环山,二十里外有一座古塔,故名。塔子沟街道,四通八达,南通迁邑,北通翁牛特旗,东通奉
“三农”问题是中国走向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目标下,乡村治理不仅重要,而且不易。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治理有效”的重大命题。目标是明确的,但现实又是令人困惑的: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乡村精英的严重流失,造成村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集体主义弱化,乡村社会公共事务少有人问津,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供给
本文是一篇教育学类学术论文的翻译报告。报告所选翻译材料节选自《国际教育学百科全书》(第三版),其中作者负责翻译的四篇论文重点关注教育评估的各类活动。此类学术论文的
本次模拟口译实践采用的语料截选自凤凰卫视经济类节目《钱沿阵地:人民币汇制改革启示录》。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节目内容讲述,二为受访者的谈话内容。该语料文体形式
翻译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学术科研实践的繁荣发展,对学术文本翻译的需求量也急速上升。然而,目前学术论文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这对学术论文翻译
邵懿辰(1810-1861),字映垣,號蕙西,又號位西,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晚期文學家、經學家和藏書家。從政十二年,歷仕道光、咸豐兩朝,官至刑部員外郎。咸豐十一年,太平軍
本文题材为翻译报告,所翻英语文本节选自第三版《国际教育学百科全书》。该书为一部教育学领域的百科型学术论文合集,编选论文皆为交流性学术论文,具有极强的学理性、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