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闻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编译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新闻翻译实践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翻译和编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国内对新闻编译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指导。本文拟将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与新闻编译相结合,着重探讨英汉新闻编译,以期成为编译研究的有益补充。德国功能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突破了传统的对等理论,将翻译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该理论不以追求完美的译文为目标,而是强调译文的目的和功能以及译文接受者,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译文的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原文只是为译文提供信息,这为翻译研究.尤其是编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编译,简言之,指的是编辑与翻译的有机结合,是对文本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加工。作为一种实用文本,新闻文本,尤其是一般的硬新闻,属于信息型文本,其翻译目的以向读者提供信息为主。新闻翻译不仅要把一种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转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而且还要考虑目的语读者能否理解和接受翻译的内容,在译入语环境中能否产生预期的交际效果。新闻翻译强调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以及符合译语新闻规范。因此,编译这一涉及有目的的选择、删除、添加和重组文本的过程成为新闻翻译的有效手段。对原语新闻进行合理的编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此外,编译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参与者——编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作用不可小觑。编译者是整个编译活动的中心,身兼原文读者、编辑、译者、交流者等多个角色,既要对原文负责,也要对译文、译文发起者及译文读者负责。译文读者是翻译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译文的最终评判者。因此,编译时要充分考虑新闻受众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交际需求以及阅读习惯等。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编译还要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异以及语言差异,译语表达要符合目标文本规范。借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本文试探性地提出一个自上而下的编译模式,包括选择原语新闻,确定翻译纲要,分析原语文本的文本外及文本内因素并将其与翻译纲要进行对比,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翻译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最后对译文进行检查和评估。案例分析选择的是2011年路透社一则新闻和两个不同的编译本。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译文与原文的读者对象和功能不同,译文做了大量的改动,主要包括删除重复或无关紧要的内容,增添背景知识,按照译文新闻文体规范和译入语表达方式进行替换和重组等。本文论证了功能翻译理论对编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性,为编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