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探地雷达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分布进行无损检测,是为了在及时快速地掌握盾构隧道壁后浆液分布的基础上,再进行目的性的补偿注浆,最终达到控制隧道纵向沉降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室内试验,数值分析以及现场探测等手段,对探地雷达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探测的可行性和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通过在上海地区地铁盾构隧道使用的混凝土管片后面放置金属板或部分放置金属板,分别使用250M天线频率和1G天线频率的探地雷达进行探测试验,通过找出雷达数据中的强反射面以及因为有无金属板所造成的相位翻转点得到电磁波在管片中的双程走时,求出电磁波在管片中的波速,进一步反算得到管片的介电常数。首次给出了频率为1G时,电磁波在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中的传播波速为0.0933m/ns,管片的介电常数为10.34;当探地雷达的频率为250M时,电磁波在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中的传播波速为0.0834m/ns,管片的介电常数为12.95。 2.使用同轴探头法对隧道壁后可能填充的注浆材料和上海地区典型的淤泥软土进行介电常数的测定和分析。得到了这些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考虑了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一个两层均匀介质模型,对电磁波在两层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的边界条件是理想匹配层(PML)。然后利用预测反褶积方法消除了多次波。此外,还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长江隧道盾构机钢板刷的探测。 4.基于以上几项研究,应用250M和1G频率的探地雷达在已经完工的上海地铁九号线和正在推进中的长江隧道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在壁后注浆中的探测是可行的,通过数据处理能够得到壁后浆液的分布。最后通过对两种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