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们和老师们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分外关注。这种分外关注就催使了“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出现。家庭作业原来是指一种要求学生在家完成的作业,可以是需要写在纸上的书面的作业,也可以是需要学生亲自去实践体检的作业。而“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出现则是由于家长迫切地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主动或被动地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从而使得家长和孩子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主次不分。这类过度参与涉及到家长参与孩子学校所安排的一系列活动,比如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学校安排的亲子活动等。参与的这些活动也可分为家长主动参与或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如家长积极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或为孩子安排辅导教师,培训班等。被动的参与如家长在老师或者孩子的要求下进行干预辅导等。正是由于家长们和老师们忽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过度看重孩子的成绩,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孩子,无形中加重了家长的压力和学生压力,也加深了亲子矛盾,对学校和教师也造成了影响。但不论“家庭作业家长化”这一现象表现的方式如何,这一现象发展的初衷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进行的。因此,尽管当前国内外关于“家庭作业家长化”这一现象的研究并不多,但考虑到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本研究将综合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小学“家庭作业家长化”的现象进行探讨。通过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介绍小学“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概况并通过借鉴他国小学“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发展,以此对我国小学“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小学“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改善小学“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对策思考,包括社会政策的正确导向,家庭作业布置的政策调整,家长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对家长的正确期望,学生自主性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