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以光伏电站不同位置(光伏电站中心区域电板下与电板间,光伏电站外缘区域电板下与电板间,无光伏电站区域)甘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光伏电板对甘草生长、产量以及药材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甘草质量与高产的环境因素,为人工培育优质甘草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板下区域甘草地上部分发育及主根粗均好于板间区域,光伏电站中心区域甘草地上部分发育较好于光伏电站外缘区域。光伏电站外缘区域甘草主根粗发育较好于光伏电站中心区域。有光伏电站区域甘草植株生长整体较好于无光伏区域。(2)板下区域甘草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板间区域。光伏电站外缘区域甘草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光伏电站中心区域。有光伏电站区域甘草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含量整体较高于无光伏区域。(3)板间区域甘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均高于板下区域。光伏电站外缘区域甘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均高于光伏电站中心区域。无光伏电站区域甘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均高于有光伏区域。(4)板下区域甘草产量以及H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高于板间区域。光伏电站外缘区域甘草产量以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高于光伏电站中心区域。有光伏电站区域甘草产量整体较高于无光伏[区域。(5)经主成分综合评价,光伏电站不同位置甘草品质综合顺序为:光伏电站外缘光伏板下>光伏电站外缘两排光伏板间>光伏电站中心两排光伏板间>无光伏区域>光伏电站中心光伏板F。经主成分分析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知光合作用对甘草质量影响较大,而渗透调节物质作用则对甘草质量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