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脆性岩石时滞性破坏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深部岩体工程越来越多,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中面临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引起的结构安全、岩爆和长隧洞的快速施工等一系列挑战性的岩石力学与工程课题,通过试验研究深部岩体的力学性质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深部高应力脆性岩体的微破裂机制及其强度随时间劣化的效应等关键问题是目前深埋岩石力学理论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西部水电工程地下洞室大都具有大埋深、超高地应力的特点,洞室围岩体的力学响应明显有别于浅部岩体,由此造成工程灾害的成灾机理、工程稳定控制及其设计理论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研究高应力条件下围岩力学特性规律,明确其变形破裂机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典型的脆性岩石大理岩和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手段,研究了高应力脆性岩石的滞后破坏效应、高应力脆性岩石的破坏驱动应力水平随损伤时间演化的规律以及高应力脆性岩石的强度参数随损伤时间劣化的规律。考虑高应力和损伤时间的影响,选取合理的力学模型,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进行数值仿真开挖和支护分析,研究开挖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等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掌握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变形量、可能的围岩失稳破坏模式及部位等围岩力学行为,为地下厂房的开挖支护设计改进、监测布置等提供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基于RMT系统的高应力脆性岩石常规单轴压缩试验和时滞性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度特征、应力应变特征及其破坏模式,获得高应力岩石的应力强度、破坏驱动应力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知,应力强度和破坏驱动应力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关系均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并且分析比较了高应力岩石常规单轴压缩的破坏模式和时滞性单轴压缩的异同点。(2)针对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洞室典型围岩大理岩与灰岩等脆性岩石,开展了基于MTS系统的不同应力状态(低围压、中围压、高围压)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加、卸载破坏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范围与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岩石的强度特征,探讨了常规应力水平和高应力水平下岩石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大理岩与灰岩在低围压加载路径下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脆性,但随着围压的逐渐增大表现出一定的延性特征;相对于加载路径,岩石在卸载应力路径下峰后脆性更为显著,与三轴加载强度参数相比,两种岩石的三轴卸载强度参数均表现为内摩擦角增加及粘聚力降低的一致性规律。同时分析研究了大理岩和灰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加、卸载试验后的破坏模式。(3)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对岩石在低、中、高围压段下的强度特征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不同围压范围段的强度参数相互间的差异性较大,表明高应力条件下随着围压的变化,强度参数并非一个恒定的常量,故线性关系无法很好地反映岩石试样围压与强度的变化规律,而Hoek-Brown准则、幂函数型准则等非线性强度准则,对描述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强度的非线性特征具有优势,能够较好地反映从低围压到高围压岩石的强度特性变化规律。针对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变形、强度特性呈现出的非线性,研究了高应力下岩石的本构关系及强度准则。(4)选择大理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应力下时滞性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脆性岩石在有围压的时滞性破坏试验中均为小变形的脆性破坏,且表现明显的时滞性破坏特征,试验中岩样破坏的滞后时间甚至达到数小时甚至数天,围压使得岩石破坏的滞后时间大大增加。随损伤时间的延长,岩石内摩角和粘聚力等强度参数发生如下变化规律:粘聚力随着损伤的发展从峰值迅速下降,并很快到达残余极限值;而内摩擦角随着损伤的发展经历了先上升再降低两个过程,其中上升段是在大部分粘聚力损失后逐渐升高至峰值。时滞性三轴压缩试验中岩样产生的裂纹大都沿轴向扩展,并不呈现出大块的破坏,而是碎裂成许多相对较薄的片状和大量的片状碎屑,由于围压的存在,岩石时滞性破坏有增强的趋势,即滞后破坏时间延长。通过分析岩石破坏所需时间与破坏应力驱动水平(偏应力值/强度比值)的关系,可以对较低破坏驱动应力水平下岩石破坏所需滞后的时间进行预测。(5)通过脆性岩石在高应力下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破坏机理的微细观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破裂断口形貌、微裂纹扩展及断面CT扫描数规律,从微细观角度探讨了岩石在高应力下的宏观破裂模式。结果表明:大理岩加载破坏时,其宏观裂纹主要由于内部的矿物晶粒滑移运动和矿物晶体的解理位移所导致的;大理岩卸载破坏时,破裂断口出现了较多的扩展裂纹,表现更多的是裂隙面之间的摩擦滑移,卸荷条件下大理岩试样易产生拉剪破坏。灰岩加载破坏时,破裂面呈压剪状态下微孔裂纹聚集型断裂形式,可见较为明显的擦痕及粘土类矿物的定向排列,沿剪切面伴有磨损的断晶集合体;灰岩卸载破坏时,主要表现为拉剪状态下隐性层理面间的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以及它们的相互耦合形式,微裂纹部分为沿长石或石英解理拉断裂,且呈现随机性分布,多沿岩样初始缺陷发育。通过多种微细观测试手段包括电镜扫描、CT扫描试验及AE声发射等,分析相应路径下的AE声发射活动变化特征,研究脆性岩石在高应力下微裂隙扩张的特征及机制识别。(6)根据时滞性单轴压缩试验和时滞性三轴压缩强度试验的成果以及现有的理论的基础建立了应力强度随损伤时间变化的关系和破坏驱动应力水平随损伤时间变化的关系,并拟合出强度参数c,φ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石强度参数随时间劣化的模型,该模型能合理地描述持续加载对岩石强度的劣化过程,获得岩石强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从理论机制上解释了岩石的滞后破坏效应。(7)深埋隧洞开挖以后围岩会出现损伤和应力重分布现象,这种应力变化在不同性质围岩中产生不同的现场现象,且损伤区内的岩体力学参数(弹性模量E、黏聚力c、内摩擦角φ)会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为反映围岩损伤区内脆性岩体力学参数劣化特性,故拟合出强度参数c,φ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同时考虑时间和高地应力的影响,选取合理的力学模型,将c,φ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用在数值仿真分析中,岩体力学参数随着单元动态更新,这样可以反映现场围岩在洞室开挖扰动后不断发生劣化的过程,通过分析劣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从而评价和预测围岩破损区(松动圈)的范围和深度。(8)高应力大理岩和灰岩具有脆塑延转换特性,即靠近低围压条件下表现出脆性,高应力作用下的脆性岩体会很普遍地出现破裂损伤现象,由于损伤往往开始出现在应力水平相对不高(如60%的应力峰值)的条件下,这种损伤尽管现在还不能引起岩体强度和力学特性的急剧变化,但随着工程的进展损伤向着破裂的方向扩展,可能给深埋隧洞工程运行期间的安全留下了隐患。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围岩的滞后破坏进行预测、预报,并对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同学们进入初中开始学习物理这一门课程后,虽然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具体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却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物理学是初中最难学习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许多大型岩土工程相继在寒区展开,如新疆、内蒙等地大型煤田建设工程,中哈、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等,这些大型战略工程在建设及将
围绕对盐溶液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用微粒观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将分散在元素化合物、电解质溶液等部分的盐溶液性质进行整合,建立盐溶液性质与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