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与适宜性分析研究——以清水县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当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使耕地数量的减少呈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社会发展对粮食需求则呈刚性增长。为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全面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对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促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对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清水县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情况、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分析、以及成果应用建议这四部分。不仅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具体技术方法做了阐述,而且对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数量与分布等评价结果和不宜耕土地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建议,为清水县耕地下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全面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理论。认为人地关系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稀缺原理等构成了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理论基础、原则、依据、方法及其体系结构;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内涵、目的意义、评价原则、评价过程及评价方法。由此,在理论指导下,以甘肃省清水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综上所述,清水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与分析,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规划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当地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及时的战略保障。
其他文献
综合管廊PPP项目因地质条件风险的特殊性,使风险分担问题对于公私双方利益分配至关重要.通过文献分析,对地质条件风险进行界定并根据所形成的原因,将其划分为地质资料不准风
发生在矿物/水界面的化学反应对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作用。磷酸盐(P)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由于潜在磷矿资源短缺和对磷肥料需求的快速增
期刊
研究于2011-201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进行,以典型草原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进行草畜生产情况的调查,在对典型草原6户家庭牧场的气象数据、草地面积、草地日生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1:0 kg/hm2;N2:60 kg/hm2;N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