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推进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是核心,产业的发展是重要支撑,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质量。在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城镇化动力不足、体制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城镇化发展的“碎片化、空心化、模式化、陌生化”等问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参差不齐,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犯罪率上升、雾霾锁城、城市布局杂乱等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可以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上寻找解释,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和支撑,也构成了城镇化的经济环境,而人口城镇化又进一步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变迁,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化能走多远、能走多好,因此,对产业-人口城镇化进行系统性深度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有助于厘清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所支撑的人口城镇化,在助推高质量发展转型中的重要价值。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利用多学科理论,搭建了一个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关联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研究了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的协调关系,进而回应了理论和现实中有关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讨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不协调及其影响等问题,对该主题进行有效的研究有助于从协调性的角度定量的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进展、产业演化的规律及其结构升级,这些问题是中国当下高质量发展转型中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和突破口,有助于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和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同时对于完善产业-人口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以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变迁和新结构经济学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将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系统工程学中涉及到的系统论、耦合论、空间分析等方法,用于定量识别和评估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主要从时空分异的角度探讨产业分布的规模、结构和特征事实,从时空维度探讨人口城镇化演进趋势、速度和特征;从速度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以此判断两者之间的协调度;从多个维度来定量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影响因素。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背后的各类经济社会成因,并着重从制度和体制维度进行剖析;,最后,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理论,分别从财政、产业、土地、户籍、住房、就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从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和改革路径。总体上看,论文遵循从“现象问题”出发,搭建分析和剖析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证评估框架,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三个层面探寻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根据理论与实证逻辑自洽的思路,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分布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该部分是论文研究的整体概述。主要从现实、政策和理论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提出论文所要研究的主题,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城镇化和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文献进行有效梳理,重点聚焦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的效应和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机制三个领域的文献,对比已有文献,提出本文的边际贡献;再次,阐述的论文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和文章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概念结论与理论基础。该章主要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机制。具体说来,从概念上对本文所关注的人口城镇化、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等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文章后续分析中的语境;同时,进一步明确本文研究的框架,包括总体框架、协调分析框架、多维评价框架,每一个分析的框架和具体方法都分别对应后续章节中的具体内容;最后,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机制,进而搭建起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产业分布典型事实与人口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分析。该部分主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个维度是产业分布维度。主要从产业发展、产业分布、产业结构等维度描述和提炼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规模、结构与典型事实,总体上发现,中国的产业变迁速度快、产业结构升级质量在提升、产业分布差异非常大,产业发展在每个阶段尤其深刻的特征;第二个维度是基于人口城镇化视角的空间维度分析,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我国人口城镇化在规模、结构、分布和质量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与产业分布差异形成对照,有助于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分析:速度一致性、空间匹配性和水平协调性。该章分三个维度的内容:第一个维度,从产业-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偏移度和协调等级来评价产业-人口城镇化速度一致性;第二个维度,从空间匹配性和角度评价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第三个维度从水平协调性角度评价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产业变迁中人口城镇化驱动机制与影响因素评估。该部分在总结产业结构变迁的不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变迁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评估产业结构变迁中人口城镇化的驱动机制,产业变迁对中国人口城镇化产生了积极推动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进而带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提升了人口的城镇化率。但是,以技术和资本推动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并未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集聚,是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人口城镇化驱动力的重要决策点。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产业-人口城镇化发展非协调性原因及效应分析。该部分主要从实证和事实依据两个维度验证和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发展非协调性的原因以及由此所生产的系列影响,具体说来,主要从经济成因、制度成因和体制成因三个维度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背后的各类因素;从经济发展、社会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了产业-人口城镇化非协调性的影响。最后,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理论,分别从财政、产业、土地、户籍、住房、就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从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和改革路径。
第七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主要发达国家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对发达国家城镇化和产业-人口协调发展的历程进行概述,凝练和总结前沿经验,规避这些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弯路和教训。
第八部分是论文的最后一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以五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为指导,以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为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发展目标,提出保障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从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和机制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总体上,来推动实现城镇化良性、稳定、持续的发展,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通过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改善来引致产业发展和升级,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的要求,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来引致人口城镇化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满足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需求,促进就业、居住和融入等维度的高质量人口城镇化。
总体上,本文发现:
通过该主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分析,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数不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主题的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大多数有关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方面,以及探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问题,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又大多集中于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单向影响上,现有研究不仅缺乏对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性的系统和完整评价,而且没有有效的揭示产业-人口城镇化非协调发展的形成机制、危害以及治理的路径。本文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回应和分析,有助于从产业和人口城镇化互动角度来解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内容”和“内核”。
(二)提出了一个有效评价城镇化质量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抓住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即人口与产业及其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更进一步,本文基于多为理论分析视角,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提出了判断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标准、动力机制和效应的分析框架;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具有很强的“时空特征”,两者存在着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和互为内容的一个城镇化综合体,如果单纯的去探讨产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无法有效真实反映城镇化的内涵。论文选择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探讨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结构和分布,有助于深入去理解产业变迁中的人口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升级。
(三)从“速度、空间和水平”三个维度来评估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从速度的角度来理解产业-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即过度的强调速度的一致性或者规模的匹配性,实际上,产业-人口城镇化是一个整体,整体性不仅体现在速度,而且还进一步体现在空间分布和水平协调上,也就意味着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是综合的动态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怎么评价,论文选择了速度一致性、空间匹配性和水平协调性,是速度、空间和水平的统一。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利用多学科理论,搭建了一个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关联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研究了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的协调关系,进而回应了理论和现实中有关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讨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不协调及其影响等问题,对该主题进行有效的研究有助于从协调性的角度定量的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进展、产业演化的规律及其结构升级,这些问题是中国当下高质量发展转型中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和突破口,有助于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和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同时对于完善产业-人口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以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变迁和新结构经济学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将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系统工程学中涉及到的系统论、耦合论、空间分析等方法,用于定量识别和评估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主要从时空分异的角度探讨产业分布的规模、结构和特征事实,从时空维度探讨人口城镇化演进趋势、速度和特征;从速度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以此判断两者之间的协调度;从多个维度来定量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影响因素。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背后的各类经济社会成因,并着重从制度和体制维度进行剖析;,最后,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理论,分别从财政、产业、土地、户籍、住房、就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从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和改革路径。总体上看,论文遵循从“现象问题”出发,搭建分析和剖析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证评估框架,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三个层面探寻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根据理论与实证逻辑自洽的思路,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分布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该部分是论文研究的整体概述。主要从现实、政策和理论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提出论文所要研究的主题,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城镇化和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文献进行有效梳理,重点聚焦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的效应和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机制三个领域的文献,对比已有文献,提出本文的边际贡献;再次,阐述的论文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和文章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概念结论与理论基础。该章主要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机制。具体说来,从概念上对本文所关注的人口城镇化、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等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文章后续分析中的语境;同时,进一步明确本文研究的框架,包括总体框架、协调分析框架、多维评价框架,每一个分析的框架和具体方法都分别对应后续章节中的具体内容;最后,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机制,进而搭建起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产业分布典型事实与人口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分析。该部分主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个维度是产业分布维度。主要从产业发展、产业分布、产业结构等维度描述和提炼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规模、结构与典型事实,总体上发现,中国的产业变迁速度快、产业结构升级质量在提升、产业分布差异非常大,产业发展在每个阶段尤其深刻的特征;第二个维度是基于人口城镇化视角的空间维度分析,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我国人口城镇化在规模、结构、分布和质量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与产业分布差异形成对照,有助于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分析:速度一致性、空间匹配性和水平协调性。该章分三个维度的内容:第一个维度,从产业-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偏移度和协调等级来评价产业-人口城镇化速度一致性;第二个维度,从空间匹配性和角度评价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第三个维度从水平协调性角度评价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产业变迁中人口城镇化驱动机制与影响因素评估。该部分在总结产业结构变迁的不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变迁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评估产业结构变迁中人口城镇化的驱动机制,产业变迁对中国人口城镇化产生了积极推动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进而带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提升了人口的城镇化率。但是,以技术和资本推动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并未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集聚,是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人口城镇化驱动力的重要决策点。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产业-人口城镇化发展非协调性原因及效应分析。该部分主要从实证和事实依据两个维度验证和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发展非协调性的原因以及由此所生产的系列影响,具体说来,主要从经济成因、制度成因和体制成因三个维度分析产业-人口城镇化不协调背后的各类因素;从经济发展、社会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了产业-人口城镇化非协调性的影响。最后,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理论,分别从财政、产业、土地、户籍、住房、就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从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提出推动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和改革路径。
第七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主要发达国家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对发达国家城镇化和产业-人口协调发展的历程进行概述,凝练和总结前沿经验,规避这些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弯路和教训。
第八部分是论文的最后一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以五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为指导,以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为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发展目标,提出保障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从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和机制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总体上,来推动实现城镇化良性、稳定、持续的发展,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通过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改善来引致产业发展和升级,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的要求,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来引致人口城镇化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满足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需求,促进就业、居住和融入等维度的高质量人口城镇化。
总体上,本文发现:
通过该主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分析,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数不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主题的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大多数有关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方面,以及探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问题,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又大多集中于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单向影响上,现有研究不仅缺乏对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性的系统和完整评价,而且没有有效的揭示产业-人口城镇化非协调发展的形成机制、危害以及治理的路径。本文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回应和分析,有助于从产业和人口城镇化互动角度来解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内容”和“内核”。
(二)提出了一个有效评价城镇化质量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抓住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即人口与产业及其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更进一步,本文基于多为理论分析视角,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提出了判断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标准、动力机制和效应的分析框架;产业-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具有很强的“时空特征”,两者存在着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和互为内容的一个城镇化综合体,如果单纯的去探讨产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无法有效真实反映城镇化的内涵。论文选择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探讨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结构和分布,有助于深入去理解产业变迁中的人口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升级。
(三)从“速度、空间和水平”三个维度来评估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从速度的角度来理解产业-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即过度的强调速度的一致性或者规模的匹配性,实际上,产业-人口城镇化是一个整体,整体性不仅体现在速度,而且还进一步体现在空间分布和水平协调上,也就意味着产业-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是综合的动态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怎么评价,论文选择了速度一致性、空间匹配性和水平协调性,是速度、空间和水平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