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生命·实践教育学视角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实施是一种引导人“为人”和帮助人“成人”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过程。课程实施的本质不是一种封闭和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并伴随着理解与对话的过程。课程实施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角度,运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展开对课程实施中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首先阐述了主体性的时代背景、概念,分析了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正常的教育功能被逐渐异化,学生的主体性被漠视,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考试所束缚,创造力与想象力下降。从主体性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来看,主体性教育有利于克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无视学生的主体性,置学生于被动客体地位而不顾的弊端。时代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呼唤,主体性问题在当代的凸显是有其现实的原因。在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缺失现象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从事理结合出发,引入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新角度,即生命·实践教育学视角。  本文的重点和创新之处就是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视野下,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具体而又深入的探讨,基于具体个人的生命实践,力求将学生视为具有自主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体来培养,而不是当作无生命的物来塑造,以实现学生的健康、主动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适应一个多变社会环境,并用自己的创造和智慧去求得生存和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状态,在课程实施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各种相关观念。另一方面,则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尝试用新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后的反思,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学有新的发展需要。但是,现实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应对其需要。要解决实际需要和现实差距的问题
提问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一个会提问的人,就可以说他是一个爱思考、学习主动性强的人。在现实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沉默的大多数”是普遍现象,教师往往主导着教学的整个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嵌入式系统正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处于单独应用方
新世纪以来,我国网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他项目相比,网球始终是我国的弱势项目,跟其他项目在国际大赛上取得的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几年我国选手在国际赛场表现突出
高考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教育内部的事情,而首先是社会问题,由于高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水岭,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联系的纽带。本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和社会日益关注民生问题,包括为了祖国荣誉长期超越生理极限顽强拼搏的优秀运动员所必须直面的运动伤残、知识缺失、退役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现实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