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前多数研究表明,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信息或同一个体对不同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这种有差异的注意偏向对个体来说具有积极的适应意义,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和自身发展,也是个体生活的基本需要,适应着现代复杂的信息世界。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近期研究比较热的一个人格变量—自恋,这个具有过度积极和自信的人格特质在认知方面存在什么样的偏差呢?这个充满感情色彩和神奇魅力的人格又具有什么样的注意偏向特点呢?以往关于自恋的研究大致分为两条主线,一是针对自恋人格本身的研究,如这种人格的适应性特点、自恋者的主观幸福感、自恋者的自尊等;一是针对自恋者行为特点的研究,如攻击行为、决策行为、注意行为和记忆扭曲行为等。而本研究就是沿着第二条主线展开,探讨自恋者在不同信息上的注意偏向有何特点。如对自恋者来说,他们更容易注意到什么样的信息或者更容易忽略什么样的信息呢?这种注意偏向的背后究竟会隐藏着什么样的注意机制呢?本研究从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的角度出发,共有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根据被试在显性和隐性自恋人格问卷上的得分对被试进行自恋水平高低组的划分,高水平组为高自恋组,低水平组为低自恋组,同时采用情绪Stroop任务考查了58名大学生对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的注意偏向。实验一假设高显性自恋者会对积极词产生注意偏向,高隐性自恋者会对消极词表现出注意偏向。结果发现,高显性自恋者对积极词汇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命名积极词汇的反应时明显长于命名中性词和消极词汇的反应时,即在积极词上受到了更多的情绪干扰;而高隐性自恋者则对消极词产生了注意偏向,命名消极词的反应时明显长于中性词和积极词,即在消极词上均产生了更大的情绪干扰。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图片实验材料,进一步采用空间线索任务范式对92名大学生就不同图片类型的注意偏向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二假设高显性自恋者会对积极图片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高隐性自恋者会对消极图片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倾向。结果发现,高显性自恋者对积极图片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产生了对积极图片的警觉和显著的脱离困难;而高隐性自恋组则表现出对消极图片的注意偏向,对消极图片产生了回避倾向。本研究较系统的考察了两种类型自恋者对不同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注意机制,拓宽了关于自恋认知方面的研究,为后期有针对性的对高自恋者或者低自恋者注意偏向进行科学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