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在稳定我国物价和促进改革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货币政策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1998年以来,通货紧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为克服通货紧缩和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诸如:连续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取消贷款限额,加大公开市场业务的力度等。从理论上讲,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应该有明显的效应。但是,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看,效果依然不明显,货币政策显得力不从心。近几年,货币政策有效性有明显降低的倾向。这就引发了经济学界对我国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问题的争议。
货币政策的实践和有效性研究在西方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完善,货币政策比较有效,其中有许多完善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的成功理论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因此通过对欧盟、美国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的比较,了解和分析货币政策体系,从中发现存在差距的原因,寻求建议,从而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显示出特别突出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实践意义。本文的分析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下几点:(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2)国外与国内比较相结合。(3)因素分析法。
本文的主要想法和观点有:第一、提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依据不仅是实施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要看货币政策的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果。
第二、(1)系统分析了影响欧盟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一是央行高度的独立性确保了欧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二是统一利率与不统一的经济金融状况的矛盾、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与成员国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和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分析了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成功经验,包括美联储以超前性的货币政策削弱或避免经济波动,提前做好调控准备;对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微调;美联储保持较高的政策透明度和信誉度,公众亦能及时对相应的货币政策作出反应;完善的公开市场操作,便于随时进行微调等等。(3)分析了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传导机制因素、体制性因素、“时滞效应”和“渗漏效应”因素等。
第三、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欧盟次之,中国最弱;然后重点从中国、欧盟、美国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央行的独立性程度、货币政策目标、调控机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方面具体分析导致三者货币政策有效性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四、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些建议:即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实施的独立性;改革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包括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改进、完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提高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性;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发挥信贷渠道传导货币政策的主导作用;建立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性操作模式等。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导论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接着论述了本文所使用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定义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方法。第1章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理论等,然后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程度、货币政策基本构成要素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为政策和实践,由第2-4章组成。第2章主要考察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及其架构,欧盟的货币政策,影响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回顾欧盟成立以来的货币政策及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第3章主要考察了美联储的建立,美国的货币政策,回顾美国1987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及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总结美国货币政策的成功经验。第4章主要考察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中国的货币政策,回顾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成立以来的货币政策及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第三部分为分析和结论,由第5-6章组成。第5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欧盟、美国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第6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本文并未要求简单照搬美国、欧盟的货币政策,而是承认我国货币政策受制度安排和市场条件的客观约束,有其特殊之处。因此只从比较中国、美国、欧盟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有待改革和完善之处,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借以促进我国货币政策向市场化转轨,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和开放的要求,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