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以及术后长期随访资料的探讨分析,为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减少漏诊率。方法:通过收集2009年09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入住大连市中心医院127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前情况、病理资料及术后并发症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将以上患者分别分成两组:单纯膀胱癌组、膀胱癌合并偶发前列腺癌组。利用统计学方法、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lavien-Dindo scale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以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特点、预后及可能发病因素。结果:127患者中19例(15.0%)术后病理标本结果符合偶发前列腺癌的诊断。患者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69.9、70.5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T1N0M04例,T2N0M013例,T3N0M02例,89.5%的前列腺癌患者的TNM分期不超过pT2期,是局限性的。Gleason评分5~8分,平均为6.7分;≤6分14例,≥7分5例。1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是9~72个月,平均是43个月。其中1人失去联系,未发现生化复发者,1人死亡,其余16人均不伴肿瘤存活。19例患者中有10例(52.6%)侵犯了前列腺的单叶,没有前列腺包膜和精囊的浸润。7例(36.8%)肿瘤侵犯前列腺的双叶,没有前列腺包膜和精囊的浸润。1例(5.3%)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并侵及精囊。1例(5.3%)突破前列腺包膜但无精囊的侵及。15例(78.9%)患者在术前测定了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其中发现4例患者的PSA水平检查是异常的。1例患者在术后测定了血清PSA水平,其水平未超过标准限值。3例患者(15.8%)术前术后都未测定血清PSA水平。收集19例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常规血液参数,对血常规、INR、APTT、血清肌酐、钠和钾进行数据分析,白细胞计数的平均数是6.38*10^9/L,中位数是5.42*10^9/L;红细胞计数的平均数是4.31*10^9/L,中位数是4.36*10^9/L;血红蛋白的平均数是131G/L,中位数127G/L;血小板计数的平均数是210.74*10^9/L,中位数是210*10^9/L;活化凝血酶的时间平均数是32.09秒,中位数是31.5秒;肌酐的平均数是93.21umol/L,中位数是101umol/L(见表4)。收集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的住院参数进行分析,手术时间的平均数是165分钟,中位数是150分钟;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的平均数是702ml,中位数是500ml;术后住院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15.75天、14.00天。在偶发前列腺癌的19例患者中,术后90天死亡1例,该死亡的患者膀胱癌分期为T4期。手术前常规血液参数、Charlson Comorbidity指数、BMI、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等相关影响因素未见明显特异性。结论:偶发前列腺癌在因膀胱癌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标本中发生率为15.0%;偶发前列腺癌与单纯膀胱癌的术前血液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偶发前列腺癌不是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的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