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口头和各种文学作品及报刊杂志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语言文化。因此,对于汉语歇后语及其英译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歇后语为习语中的一种,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语中的谜面;后一部分则是说明语句本义的,像谜底。人们平时说话、写文章往往只说出前半截“谜面”,歇去后半部分“谜底”,让听话人或读者自已去揣摩、推测或判断,故称之为歇后语。比喻和双关是歇后语的两大修辞形式。根据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歇后语基本上是利用比喻和双关语构成的。这样我们大体可以把歇后语分为两类,即比喻式歇后语和双关式歇后语。比喻式歇后语是通过对比事物的特点来理解歇后语的真正目的的。这种歇后语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本意,两者在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十分清楚。双关式歇后语其后面的说明部分一语双关,既有照应比喻部分的意义,又有其他引伸意义。即字面意思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说明,但其实际意思却是与上下文中意思完全不同的语义。双关歇后语又分为谐音歇后语和谐意歇后语两种。歇后语多以动物、历史人物、神话形象等作为表达对象来实现比喻或双关意义的表达。因为文化语言差异等原因,歇后语独特的句式结构加之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使得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话语,这无疑为歇后语的英译带来了很多限制。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相遇,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相遇。汉语歇后语作为汉语文化的一部分,从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民情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然而,歇后语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汉语文化在翻译转换时必定为译者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顾及歇后语独特的句法修辞结构还要顾及其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文化因素。这就是歇后语翻译的受制性,也是在歇后语翻译中必须努力克服的障碍。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做为认知推理过程。它的翻译原则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足够的语境效果,使其付出最小努力获得最大乃至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目的语读者在汉语歇后语的阅读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获得能帮助他们理解其意义的语境,致使他们在付出很大努力后仍不能获得相应的语境关联。因此,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译文应试图传达那些与目的语读者有着足够关联性,即能够产生足够语境效果的部分,而在表达方法上则应做到既能产生原文作者企图让译文读者作出的解释,又不让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汉语歇后语由于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外国读者一直很难理解其含义。这就要求译者相当熟识中国民族文化并且能够正确解读歇后语中所蕴含的意义。与此同时,译者还需了解目的语的背景文化,以便选择一个最适宜的翻译方法来帮助目的语读者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歇后语的意义。“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Gutt提出“译文应该是同原文释义相似的接受语语段”。他提出了翻译的两个方法,即直接翻译法和间接翻译法。直接翻译法意在向目的语读者传达原文的全部意图,保留原文的全部交际线索,使译文与原文完全阐释相似。间接翻译法意在传达原文的明说与暗含意义,译文只在相关方面与原文充分相似,译者为读者提供最可及的语境信息,根据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关联性原则决定在哪些方面译文与原文阐释性相似,让读者不必付出不必要的解读努力便可获得原文的意图阐释,达到最佳关联性目的。在比喻式歇后语翻译中,如果目的语读者对原语比喻语境并不陌生,目的语读者获得推断出原语比喻的意图信息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达到最大关联,译者可以采用Gutt提出的直接翻译法。这样比喻中的隐含意义则尽可能多地被保留在目的语篇中,既消除了因解释而歪曲原意的危险,又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了原文的风采及文化内涵。但对于那些比喻较深,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比喻式歇后语,如果采取直接翻译法,就会使目的语读者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此对于这种目的语读者付出较多努力但也未必能得到充分的语境效果来产生最大或最佳关联的比喻式歇后语,译者最好采用间接翻译法。在双关式歇后语翻译中,译者应力图保留其双关的隐含性,但必须以关联性原则为前提,如果意义和双关不能兼得,则只能保留意义而牺牲双关。双关式歇后语因其特有的修辞形式,目的语读者一般很难理解其含义。因此,译者最好采用间接翻译法将其隐含意义信息明晰化,消除任何可能增加解读努力而不增加额外语境效果的歧义,使译文语境效果最大化,达到最佳关联性,让读者付出相对小的努力获得最可及的语境信息。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原则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足够的语境效果,使其付出最小努力获得最大乃至最佳关联。译者在处理歇后语翻译的受制性问题上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目的语读者缺乏原语的相关背景知识,译者需要根据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补偿相应的文化缺省部分,使其达到最佳关联。如果目的语读者在理解歇后语时困惑于人物形象及语言形式上的差异,译者可根据读者对原语的了解水平以及其本身的理解能力在直接翻译及间接翻译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总而言之,译者的任务就是在歇后语的翻译实践中,认真解读关联翻译理论,并在其指导下,尽可能高度阐释与原文的相似性,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使目的语读者能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性。无论是直接翻译法还是间接翻译法,都取决于目的语读者对原语的认知环境。所以,译者应该尽力克服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双重障碍,根据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