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通常所采用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氧化物,其中又以氧化铟锡薄膜最为常见。在本文中,我们用Ag膜来取代ITO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有机层为copper phthalocyanine (CuPc) /fullerene (C60) /bathocuproine (BCP),半透明阴极采用Ag薄膜外加覆盖层(capping layer)NPB(α-naphthylphenylbiphenyl diamine)的元件结构,将阳极在进行有机材料热蒸镀之前利用UV-Ozone进行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0-150 sec)。根据实验数据,讨论并分析了:(1)经过UV-Ozone氧化处理后的阳极的物理及光电特性的变化。由于阳极表面AgO_x层的形成,阳极表面功函数(Φ),表面形态,表面粗糙度(Ra),薄膜电阻等,大部分上述特性的值都随着UV-Ozone的曝光时间的增长而增加;(2)与传统底部入光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不同,在本实验中元件采用阴极入光的方式,即为顶部入光。这就要求阴极既要具有良好的导电率,也要对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我们选用Ag薄膜作为阴极,通过调整薄膜的厚度,在透射率与导电率之间找到了最佳厚度参数。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阴极的透光率,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我们在阴极Ag薄膜之上,又加了覆盖层NPB。NPB的加入使得阴极透射率提升,也增强了元件的稳定性;(3)功函数和表面粗糙度主导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它们二者对于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恰好相反。当增加阳极表面功函数时,CuPc和阳极之间的能级差减小,有利于空穴的注入,增加了开路电压(Voc)。当表面粗糙度增加时,会导致局部陷阱密度增大,从而阻碍了空穴的注入,降低了开路电压。同时还会降低反射率,从而减小短路电流(JSC)。在本文中最优化元件的Ag阳极经UV-Ozone表面氧化处理时间为45 sec,它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1.04%,开路电压Voc为0.48V,短路电流JSC为3.56 mA/cm2 ,填充因子(fill factor)为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