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思维现象。这是美国当代语言学家Lakoff等人在谈到“什么是隐喻”这一问题时作出的精辟概括。写作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使用隐喻。那么,隐喻是如何生成的,它与思维之间的内在关系究竟如何,它的内在机制究竟是怎样的?笔者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后了解到,前人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作为研究写作行为本质的写作思维学,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并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写作思维学主要是从赋形思维、路径思维和策略思维的角度阐述写作行为的内在机制。笔者认为,如果可以从写作思维学的角度阐述隐喻生成的内在机制,从而更好地认识隐喻和创造隐喻,并展开对隐喻生成能力培养机制的讨论,这不但可以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隐喻的研究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且也会更加有益于实际写作中隐喻的自觉运用。在论文的前半部分,在对当代隐喻思维的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笔者将从相似思维的角度,对隐喻作出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运用相似思维对隐喻进行详细的、穷尽式的分类,力求使隐喻在分类标准上实现突破;运用相似思维解读文章不同层面上的隐喻的生成轨迹,以期更加有利于文章的写作实践。隐喻可以使文章妙笔生花,这是一个确信无疑、无可辩驳的事实。笔者常常迷醉于隐喻构成的句子和文学作品之中。沉迷之余,便会思考:隐喻之美从何而来?隐喻产生的内在动力、生成机制是什么?答案便是写作主体对心灵时空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本论文打算运用时空美学理论对隐喻生成的审美动力机制作出探究。重点论述四个方面的“追求”:追求无限空间,自由之美;追求生机感觉,生命之美;追求速度,时间之美;追求创新性,新颖之美。隐喻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兴盛起来,与写作学几乎同步。毫无疑问,隐喻在写作中无处不在,将写作学的研究成果,如写作思维学、时空美学等,应用于隐喻的研究,或者将隐喻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写作学,两者必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