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卫生设备的污染物降解和堆肥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用水量急剧增加。   其中卫生系统的用水占其中很大的比例,而且卫生系统的排泄物一直是环境重点处理的对象。因此发展新型节水环保型卫生设备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新型生态卫生设备是一种序批式操作堆肥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木屑作为微生物的反应基质,并辅以较小的动力搅拌,粪便投加进入反应器中与木屑混合,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粪便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有机肥料。与传统的厕所相比,它既不浪费水资源,也不需要下水道系统,同时灭活病原微生物。因此系统的研究新型卫生设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利用锯末作为微生物载体,在调控温度(50℃一60℃)和含水率(50%一60%)的条件下,实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研究了堆肥过程中载体特性及其它对微生物的影响,堆肥中氮、磷、钾的转化,提取的腐殖酸的红外结构以及肥料肥效。   实验结果表明:   (1)在整个反应周期内,载体的TS和灰分都不断增加,TS从开始的0.39g/g增加到结束时0.58g/g。TS和灰分增加导致了容重不断增加,孔隙度不断降低,容重从最初的0.052g/cm,增大到0.1379/cm3。相反,孔隙率从初期的92.24%降低到最终的89.42%,使得载体的通气性受到影响。此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粪便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分别从开始的0.437g/g,0.179g/g和0.347g/g降低到结束时的0.423g/g,0.162g/g和0.3449/g。但载体本身的木质纤维素很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   (2)堆肥过程中,载体特性的变化也对微生物产生着影响。随着容重的不断增加,孔隙度的不断减少,致使通气的不足。最终好氧菌不断减少,兼性菌不断增加,好氧菌从开始的1×105cfu/g随着反应地进行降低到结束时的1×107cfu/g。相反兼性菌从开始的1×105cfu/g增加到结束时的1×10cfu/g。   (3)氮素是堆肥中重要的元素。整个实验周期内,不管氮或者水溶性氮,总氮和氨氮都呈增加的趋势,分别由开始的2.83mg/g和0.12mg/g增加到结束时的12.48mg/g和5.65mg/g:有机氮从开始的2.12mg/g,增加到结束时的16.35mg/g。   (4)通过腐殖酸的红外图谱分析,可以看出多糖、脂肪族等都呈现减少,而芳香族的化合物都逐渐增大。此外,磷和钾的含量在堆肥过程也不断的增加。堆肥结束时,TN、P2O5和K2O的含量分别达到 25.1g/kg、123.4g/kg和2.0g/kg。   以上表明,新型堆肥反应器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肥效。   在整个过程中,反应器无臭无味,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由此可知,好氧堆肥反应器是一种可行的粪便处理设施,有效达到降解有机物,同时达到了保持肥份的目的,在缺水或供水困难的条件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卫生设备和堆肥设备。
其他文献
复杂场地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抗震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地震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涉及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本文针对
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用于大型盾构进出洞口墙是针对大型盾构进出洞作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产生的一种新方法。此方法无需对工作井外侧的土体进行加固,无需人工拆除工作井井壁,盾
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能够有效防止建造物重大灾难事故的发生,而且尽早地发现结构损伤能够大幅地降低结构维护费用。近年来,用非损伤检测的方法进行结构健康监测越来越成为研究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列车以高速度过桥时引起车辆-桥梁体系的动力分析问题越来越受到桥梁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高速铁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行车速度高,对轨道的平顺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板的应用跨度日益增大,常常遇到板上作用有集中线荷载的情况,此时,预测板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对于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
随着拱桥跨径的增大,稳定性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拱桥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以海口市海新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拱形索塔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讨论部分因素对拱形索塔稳定性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公路交通流量与车辆重量和载重量不断增加,这样公路桥梁负荷日益加重,加上桥梁结构服役期的延长,相当一部分桥梁结构老化、破损、性能下降,其功
采用竖转法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自架设体系桥梁,其结构刚度分阶段逐渐组合,整个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工期长,对拱肋竖转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是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同时,
结构性能系数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核心参数,是实现结构延性能力和承载能力双重控制的纽带。本文针对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综合基于承载力抗震
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而荷载规范仅给出几种简单形状房屋的体型系数供工程参考,其建议对于体型复杂的房屋和构筑物,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