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从诞生到成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对于企业如同血液对于人体,是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原动力和直接保障,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也不论企业经营的效益如何,对资金的渴求是一样的,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筹集资金成为摆在企业经营决策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融资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资金保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融资模式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注入和银行贷款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多元化的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融资模式的转变、融资渠道的拓宽要求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决策。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包括企业的外部因素。在诸多的外部影响因素中,税收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家以一定的财政收入为基础行使其职能,税收是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国家存在,税收不可避免。税收是联系国家与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企业做出融资决策的过程中,税收因素应该是其考虑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税收之所以能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是由于税收的非中性。从企业所得税方面来说,企业通过负债融资产生的利息,被当作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允许税前扣除,这样相对于无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少纳所得税,获得税收上的好处。而相对负债融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则必须要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之后才能发放,企业并不能获得税收上的利益。可以说由于税法存在,使得股东和债券人的地位非平等,债权人受到相对“优待”,而股东受到相对“歧视”。从个人所得税方面来说,由于政府对个人所得税款的征收,股东从企业获得的股利和债权人从企业获得的利息收入都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使得企业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和支付给债券人的利息并不等于他们的实际所得,如果股利的所得税和利息的所得税在税率上存在差异,那么股东和债权人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就会存在差异,其要求的报酬率就会不同,企业进行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的资本成本也会产生差异。国外学者对于税收与企业融资决策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开启企业融资理论的新篇章。经过严密的推导,他们得出在完全竞争市场、无税收、无交易成本等条件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的结论,也就是说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融资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这个理论被称为MM理论。MM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是不存在税收,而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得MM理论与现实情况相违背。随后,Modigliani和Miller在1963年发表《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一文,将企业所得税纳入MM模型,却得出了与MM理论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企业所得税存在的条件下,有负债企业的企业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企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企业所得税存在的条件下,企业应该采用100%负债筹资的策略。在这之后,国外众多学者以此为契机,对税收与企业融资决策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学者对税收与企业融资决策相关性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其形成的理论较为完善,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在诸如税收是否影响融资决策、如何测度税收与融资决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究竟我国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过程中是否会考虑到税收因素的影响?税收因素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在我国税收制度背景下得出的结论与国外已有的研究结论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差异?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促成了本文的写作。本文以我国的税收制度为背景,研究税收与我国企业融资决策的相关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税收与企业融资决策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实证分析加以验证,同时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及动机、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做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对国内外关于税收与融资决策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做了简要的评述,从总体上把握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动向以及待解决的问题,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思路。第三章为企业融资决策过程中税收效应理论分析,首先对融资和税收效应的概念做了界定;其次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方面论述了税收对企业融资决策的作用机理;最后结合我国的所得税制度,对MM定理、Miller模型和权衡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第四章是对企业融资决策过程中税收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权衡理论,企业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融资决策过程中税收效应的作用,因此,本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章为本文的实证设计部分,本文选取2005-201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有息负债率为被解释变量,以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边际税率为解释变量,检验边际税率与企业有息负债率的相关性。同时本文以2008年“两税合一”为契机,对模型进行分时期回归,以考察所得税税率变化前后企业边际税率对有息负债率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另外,本文还对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利用程度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第六章为结论和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1)从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3429个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边际税率对企业有息负债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并且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加入边际税率变量的模型拟合程度更好,表明税收确实会对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是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2)边际税率与实际税率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边际税率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为0.33,标准差为0.1143,实际税率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为1.05,标准差为0.1659,表明边际税率较实际税率来说比较稳定,实证对比的结果也显示较实际税率来说,边际税率对企业有息负债率有较强的解释力。(3)2008年我国施行了“两税合一”,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由原先的33%下降为25%,通过对2005-2007年和2009-2010年分时期回归的结果发现,“两税合一”前后边际税率对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只是2005-2007年期间边际税率显著性水平更高。这表明尽管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在2008年之后有所下降,但上市公司仍旧将税收因素纳入融资决策的权衡因素之中。(4)从回归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不仅是边际税率对公司有息负债率有显著的影响,总资产的对数、固定资产的比例、无形资产的比例、总资产报酬率等均对公司的有息负债率有显著的影响。表明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因素很多,不但是税收因素,公司的规模、盈利能力、现金的流动性等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融资决策,但回归的结果未发现非负债税盾对负债税盾的替代作用。(5)从对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利用程度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2005-2010年负债税盾拐点均值为18.27,远高于美国上市公司负债税盾拐点,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负债融资偏于保守,并没有充分利用负债融资带来的税收上的利益。本文具备以下几点创新:第一,理论分析部分,本文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方面对税收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机理做了分析。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是对企业所得税与融资决策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很少涉及到个人所得税。同时,本文将税收效应划分为负债税收效应和非负债税收效应,不局限于对企业融资决策过程中负债税收效应的研究,还对非负债税收因素做了分析。第二,目前我国实证研究方面大部分选择实际税率作为税收代理变量,本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边际税率和实际税率分别做了回归分析,考察边际税率在测度企业融资决策问题上较实际税率是否更具有解释力。第三,本文以2008年“两税合一”为契机,对模型进行分时期回归,以考察企业所得税税率变化前后企业边际税率对有息负债率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另外,本文在数据的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均收集最新的数据加以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