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开始,中国步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时期,其后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非国有企业却难以从正式金融机构那里得到资金支持,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关系是市场不完全、法治不完善的必然产物。经济人是趋利避险的,在市场不完善、法治不健全,经济人不能有效避险的情况下,经济人就会利用关系跨期避险,利用关系投机获利,提高自身效用。从社会角度看,有时一些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福利,但是关系的成本是加速上升的,过分建立关系往往引起社会福利的降低,因此对关系应该辩证对待,既要鼓励建立关系提高社会福利,又要防止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转型期内非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是独特的,这时市场功能尚不完备,法治体系远不完善,金融体系很不发达,计划经济思维还影响着政府运作……面对这样的环境,风险相对更大的非国有企业有机会、有动机去和相关利益者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行关系融资。首先,非国有企业会努力同仍然掌握着众多权力、掌控着许多重要资源、影响着利益分配格局的政府及其官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助实现政府及其官员的目标,以换得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支持;其次,非国有企业会和以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力争从这个主要的外部正式融资渠道获得贷款;再次,非国有企业会和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分散降低经营风险,获得它们对非国有企业的支持,特别是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商业信用融资。在本文中,作者建立模型分别说明了这些政企合作关系和经济人之间的融资合作关系。在本文中,作者对中国转型期内非国有企业融资做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关系的确影响着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首先,实证证明非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影响着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政企关系越好,企业越容易通过负债筹集到资金,企业的负债比率就越高,非国有企业就能够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在转型早期,企业与政府关系越密切,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资金也就越多。其次,实证证明非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影响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多少。企业与银行关系越密切,可以从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也越多。在转型早期,关系因素是影响非国有企业从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而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影响非国有企业从银行借款。再次,非国有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影响着它的商业信用融资。虽然商业信<WP=6>用合作中供应商是相对被动的,但是关系依然影响着商业信用的供求。供应商与客户们的关系越密切,商业信用的供给就越多,与最大客户的关系合作越好,客户拖欠的也就越少。非国有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越密切,可以获得越多的商业信用。作者还发现关系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在近期相对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