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北边疆生态安全事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通过分析当前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进一步优化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路径,为实现美丽边疆打下坚实基础。从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整体而言,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制度逐渐得到完善,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效能得到初步显现,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理念仍然受到“经济优先”、“族际主义”、“核心—边缘”等传统边疆治理思维影响;在制度建设方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边疆生态安全事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通过分析当前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进一步优化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路径,为实现美丽边疆打下坚实基础。从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整体而言,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制度逐渐得到完善,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效能得到初步显现,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理念仍然受到“经济优先”、“族际主义”、“核心—边缘”等传统边疆治理思维影响;在制度建设方面,治理制度供给机制存在矛盾,治理协作机制、生态资源补偿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在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方面,西北边疆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效能发挥不充分,社会组织参与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存在障碍,西北边疆民众参与生态安全治理的程度受到限制;在生态安全跨境合作治理方面,受到国家边界的现实空间分割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影响。这些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的有效推进。在新发展阶段,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路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时代西北边疆发展的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西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以“区域主义”为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西北边疆与内地生态安全一体化意识,在思想理念上坚持正确导向;通过落实完善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大部门制”、主体参与治理机制和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筑牢西北生态安全治理的体制保障;充分发挥西北边疆地方党政机关的治理主导作用,拓宽社会组织参与西北边疆生态安全治理渠道,有力提升西北边疆民众的参与治理水平,最大化实现多元主体治理效能;此外,西北边疆地方政府应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生态安全跨境合作治理模式,借助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西北边疆与邻国在生态安全方面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国际生态安全治理合作的深度、广度。
其他文献
以不同品牌的多参数监护仪为例,依据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拟定医疗器械应用评价的多维度因素(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维修和不良事件)。通过德尔菲法评估每种因素的重要性,设计了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评价方案,对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综合评价,旨在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促进医疗器械功能完善,提高医疗器械的采购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体系、解决医疗器械评价缺失的问题,调研了医疗器械评价现状,分析了目前医疗器械应用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完善医疗器械评价体系、提升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提供借鉴。
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契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大概念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渠道,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让教学有序开展,推进课程改革。文章介绍了高中生物大概念的内涵和教学现状,分析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大概念教学之间存在的关联,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研究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其生物学习能力
目的 了解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提高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内蒙古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报的31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中与患者安全相关的186份研究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不良事件报告占28.5%,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占47.8%,器械缺陷报告占0.6%,方案偏离报告占23.1%;患者主要年龄段为>5
目的探讨腹腹股沟切口在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对15例髂窝巨大肿瘤病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行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R0切除13例)。手术时间360~720 min,术中出血500~8000 mL,联合患侧髂外动(静)脉切除重建10例,结肠或直肠切除13例,肾脏切除9例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性疾病,在非洲、亚洲或西班牙裔的年轻至中年女性患者中最为流行,以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斑或斑块为特征。由于它的经常复发性,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负面的心理社会影响。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氨甲环酸是一种新兴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抗纤溶剂。本文旨在阐述目前通过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来治疗黄褐斑的进展,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新的决策思路。
<正>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断产生的新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常会听到中小学教师抱怨,课时太少,而要教的东西太多。这种矛盾会导致课堂教学忙于覆盖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而学生来不及思考和理解,学习难免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和持久。因此,我们必须思考:时间有限的课堂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而这取决于我们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们明确了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