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发展迅猛,短短20多年,上市公司数量就从8家增长至3000多家;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问题,比如短期投机行为十分活跃、上市公司违规层出不穷。上市公司违规不仅侵害投资者利益,而且会扰乱市场秩序,阻碍证券市场发展前进。因此,近几年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违规问题非常重视,不断出台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强度。然而,上市公司违规治理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制度保障,也离不开公司自身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股权结构一直是公司治理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股权集中还是分散,大股东在公司中主要担当何种角色,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是“利益协同效应”,该观点认为,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与公司整体利益会趋于一致,对公司监管的能力提升、动机增强,可以有效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改善公司业绩;另外一种是“隧道掏空效应”,该观点认为,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的能力增强,进而加剧侵占小股东利益,掏空上市公司。由此可见,学术界关于股权集中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依据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作为保障组织合规运营效率、财产安全的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对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形成约束。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不同角色可能会对股权集中与公司违规之间的关系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揭示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主要担当何种角色。因此,本文从公司违规角度入手,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违规的关系,并根据大股东的两种角色,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在其中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然后结合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利益协同效应和隧道掏空效应,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最后以我国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进行Logit实证检验,并采取倾向得分匹配等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第一,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违规可能性越小;第二,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违规可能性更大;第三,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削弱股权集中对公司违规的约束作用。本文可能形成的创新点在于以下方面:首先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一方面,目前鲜有学者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违规之间的关系,本文拓展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依据本文收集的文献,尚未发现有学者研究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违规三者的关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的研究。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现有关于公司违规的研究往往只采用全样本检验或者传统配对检验,这容易产生样本自选择偏误,影响检验结果。本文采取全样本检验和配对样本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配对样本检验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将研究对象的多个背景特征浓缩为一个指标即倾向得分值,以解决样本自选择偏误带来的内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