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作为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与东盟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一直是我国致力于达成的目标。中国已经与东盟10国签订了协议,将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05年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开始到现在,中国与东盟地区的“10+1”形式的合作是否真正有所成效,还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分析,深入研究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效应,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理论分析部分采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主要是关税同盟理论,研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和东盟所带来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图表方式分析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后的贸易变化,观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方的影响。实证分析通过计算中国与东盟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两个主要贸易指标,并且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观察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效应;此外,计量分析部分通过建立引力模型,利用中国与东盟以及世界上其他经济组织国家的贸易流量,通过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从我国的角度考虑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所带来的贸易效应。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表明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相关概念,并且指出了本文具体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文献综述部分主要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关系介绍相关文献,先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文献,然后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最后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文献介绍;理论分析部分主要采用关税同盟的理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所带来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利用统计数据对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相关指标如显性比较优势、贸易结合度等进行分析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结合贸易效应进行说明,这一部分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指出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该贸易指数与贸易效应的关系,其次具体说明该贸易指数如何影响贸易效应,最后根据本文计算的结果具体分析该项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地区贸易效应的解释。第四部分是本文计量分析的部分,通过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的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利用2000年—2006年面板数据的分析观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实际贸易效应有多大。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根据前面计算分析的框架和结果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相关措施,分别针对扩大直接贸易效应和间接贸易效应两个部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