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及微絮凝过滤处理北方低温低浊水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一大国情。随着水污染的加剧,人们对水的需求的增加以及饮用水标准的提高,使得现有水厂的工艺逐渐不适应要求。尤其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时期可长大5-6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水体进入低温低浊期,大量水厂原有常规工艺的处理效果不佳,急需开发高效、低能的新型水处理技术。针对北方水厂在低温低浊时期的运行状况,通过对现有的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和选择,认为强化混凝及微絮凝过滤法是在原有水厂工艺上改造最方便,同时处理效果理想的两种工艺。本文通过混凝剂的优选、搅拌条件的优化、助凝剂的投加、污泥回流等方式进行了强化混凝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絮凝过滤的相关试验。本文通过混凝烧杯试验,分别对五种常用的铝盐铁盐混凝剂进行了混凝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发现聚合氯化铝(PAC)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形成的絮体粒径大且密实,对浊度和有机物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为30 mg/L时,沉后出水浊度约为0.2 NTU,去除率达到85%;沉后出水CODMn低于2 mg/L,去除率约58%;UV254的去除率达到67%,色度低于5度。通过搅拌试验,发现分级搅拌的效果比较好,三级搅拌的混凝效果要优于二级搅拌。采用PAC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组合投加,可以增大絮体的凝聚能力,提高其密实性。采用污泥回流法可以增加原水浊度,提高混凝效果,PAC投加量可降低至5-10 mg/L,污泥回流后的混凝浊度宜在20-33 NTU,且污泥单独停留不能超过3天。通过微絮凝过滤小试试验,发现微絮凝过滤处理效果好,混凝药剂投加量少。滤料种类、混凝药剂投加量及滤速都对过滤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其中单层细石英砂(0.5-1.0 mm)及双层滤料(上层石英砂,下层无烟煤)的运行效果较好,PAC投加量可以降低至12-16 mg/L,比常规工艺减少约47-60%。通过对原水进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沉淀-过滤法和微絮凝过滤法都取得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但是由于低温低浊水的特点,沉淀效果不理想,因此推荐采用微絮凝过滤法。该法不但可以节省药剂,同时也可以简化工艺。在微絮凝过滤法中混凝药剂PAC的投加量宜为20 mg/L,滤速为7 m/h。其对浊度的去除率约90%,出水浊度在0.2 NTU左右,色度低于5度,CODMn的去除率约60%,在2 mg/L左右。
其他文献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当今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沿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氯离子的侵蚀,导致钢筋锈蚀,使结构发生早期破坏,失去了结构的耐久性能。本文的研究工作主
近年来,相继发生在城市附近的近场地震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场区结构在近场地震动下的特殊响应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的考虑近场地震动的框架柱试验研究一般为振
明清官式古建木结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由于建造年代久远,现存结构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损现象,这将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现状的抗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们对工程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高度与跨度,结构逐渐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使得结构刚度日趋减小,对风荷载更加敏感;由于对建筑效
地震作用下大量建筑物的破坏特征表明,建筑物的倒塌与否和承重柱的设计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现代工程结构向大跨、高耸、重载方向的发展,柱所须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
与传统材料相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性等优点。由于FRP造价较高、弹性模量较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FRP组合构件,其中尤以F
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框架的破坏机制密切相关。5.12汶川地震中,大量框架结构的破坏形式为柱端出现了严重的塑性铰,而梁端震害反而较轻,呈现出“强梁弱柱”的震害形式。而按
钢管结构凭借外形优美、受力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当今的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钢管相贯节点性能的研究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在欧美各国相继开始。时至今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FRP)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高比强度(强度与重量之比)和良好的耐腐蚀性,世界各地对基础设施加固、修复和改造的巨大需求,以及FRP材料轻质、施工便捷等优点使
膜过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表现出诸多优点,膜滤法按使用过程中的压力划分可分为高压膜和低压膜法,低压膜由于其质量的提高、价格的降低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