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化改革前,由于政府采取各种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的政策措施,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处于世界首位。而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这三十年间,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且其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与男性之间的差距都在扩大。同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也同样占据了整体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大部分。因此,市场化改革被现有研究当成是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直接原因,甚至很多研究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往研究指出,由于市场化改革使得政府对女性的劳动权益保障措施取消,女性与男性之间天然存在的差异显现出来,女性在就业和收入水平上都与男性有较大差距。从新古典家庭分工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比较优势的家庭分工原则,女性当然地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从事其更擅长的家务活动。这正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在此理论框架下,探讨家庭结构这个微观因素对于女性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在新古典的家庭分工理论框架下,采用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分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一,对家庭结构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劳动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其二,对家庭结构对已就业的已婚女性的工作时间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在两方面的检验中,均采用了三种方式(是否与父母公婆同住、是否与母亲或者婆婆同住、是否与父母公婆同住一个社区/村)来对家庭结构进行度量,从而考察其不同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两种实证检验方式均表明与父母公婆同住均有增加女性劳动供给的作用,而且与母亲或者婆婆同住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也从侧面契合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第二,从三种不同的家庭结构度量方式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与父母公婆居住距离越近,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越大。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建议,这体现出本文的应用价值。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而且通过参与市场工作也是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研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