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含裂缝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及综合模拟研究——以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Ⅲ油组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浪油田地理位置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构造上位于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主要产油层为三工河组。沉积相以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岩性包括砂砾岩、砾岩、粗砂岩、细砂和粉砂岩等。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
   储层属辫状河三角洲上发育起来的粗粒低渗储层类型。单层砂体厚度从1m至6m不等,常见多层叠加。河道频繁迁移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不同砂体内平均孔隙度介于12%-14%之间,平均渗透率介于2.972×10-3μm2-27.3×10-3μm2之间。储层属性和流体分布复杂,砂体厚度大(Ⅲ1油组接近20m),同时,独特的高陡背斜构造及裂缝的发育,使该地区储层成为典型的非常规储层类型:低密度、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粗粒、高粘土矿物、裂缝和复杂构造。
   开发13年以来,一些与地质有关的问题仍然影响该地区储层的有效开发。例如:砂体的三维分布;流动单元的分布;裂缝的特征及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含水率上升的控制因素,等。
   本文主要利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首次提出并开展了针对低渗含裂缝储层进行了综合表征和模拟的方法和实现;首次采用小尺度和大尺度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不同裂缝及不同流动单元组合情况下的地质模型的开发特征及参数。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流动单元综合研究:在地层划分、岩心分析、岩心测试、储层特征参数和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采用聚类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类型。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的预测模型。对比砂体的空间分布,分析了流动单元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第二,裂缝单元综合表征:通过岩心观察测定了岩心裂缝的密度、倾角、走向等参数;并通过测井和构造曲率方向分别建立了低角度裂缝和高角度裂缝的预测模型,预测并绘制了不同裂缝的裂缝密度平面分布图。
   第三,对建立随机离散裂缝分布模型的方法和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裂缝密度的随机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了比较。
   第四,通过对预测的低角度和高角度裂缝的平面分布图进行数字化,并对裂缝的计数密度进行了面积密度的转化,最后建立了研究区的低角度和高角度裂缝随机离散分布模型。并采用多界面(多级界面主要包括油组界面、小层界面和单砂体界面)及流动单元的约束方法建立了低渗基质的地质模型。
   第五,对岩心规模及小尺度规模的不同流动单元及不同裂缝产状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比较。并在储层地质模型的粗化基础上,对Ⅲ1油组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剩余油分布和剩余可采储量的平面分布。
   通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通过FZI=4μm、FZI=2.72μm、FZI=1.85μm和FZI=1.36μm.可以把本地区流动单元类型可以分为5类,流动单元A、流动单元B、流动单元C、流动单元D和流动单元E。在流动单元基础上建立的储层孔渗测井解释模型预测的储层物性与岩心分析的物性的相关系数大于0.7,能满足精细储层建模的要求。
   (2)研究区裂缝类型按成因主要分为两类:构造成因和构造-沉积复合成因。复合成因的层状裂缝最发育,断层有关的裂缝次之。将近60%裂缝属于复合成因,40%属于构造成因。裂缝按倾角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低角度裂缝和高角度裂缝。高角度裂缝走向以东北、南西和东南方向为主,平均为156°。其倾角分布范围为15°-85°之间,大多数在40°-75°之间分布,平均为54.2°。背斜的不同部位倾角不同,西北部大于东南部。低角度裂缝的倾角在0°-20°之间不等,常呈“薄饼状”,一些裂缝的宽度小于5cm。
   (3)三孔隙度方法能够很好的预测该地区的低角度裂缝的密度,临界值为0.3。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低角度裂缝密度预测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该方法预测的裂缝密度和岩性测量的裂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6。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编写了VB代码自动计算了除部分没有补偿中子、声波和密度测井的所有井,并分析了低角度裂缝的密度平面分布。高角度裂缝的预测模型通过分析裂缝发育指数和岩心裂缝密度的关系来建立。
   (4)流动单元组合下的岩心尺度数值模拟结果是不同的流动单元储层单独开采下的采收率最高,其次是流动单元A和流动单元B组合,其他组合均低于这两种组合。流动单元组合下的小尺度模拟表明,在相对注入速度相等的情况下,井距对综合采出程度的影响较小;而注入速度对综合采出程度影响较大。
   (5)四种不同倾角的裂缝模拟结果显示,在含水量达到98%时,流动单元A、流动单元B和流动单元C中采收率的关系是135°<45°<0°<90°<无裂缝模型。
   (6)和没有裂缝的模型比较,具有裂缝的岩心当含水饱和度达到98%时,流动单元A和流动单元B的含水率减少,流动单元C的含水率增加。由于串通裂缝的层间流动影响,流动单元A的采收率增加,流动单元B和流动单元C的减少,总的采收率降低。
   (7)离散裂缝等效模拟结果显示,裂缝的等效处理网格大小对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当垂向网格大小等于模型厚度时,模拟的含水率比离散裂缝模型的结果低20%。合理的垂向网格大小和基质渗透率成正比关系。
   (8)多界面和流动单元共同控制储层地质建模方法能很好的控制砂体形态和砂体属性参数分布。流动单元A、B、C、D、E和泥岩的最大主变程分别为635m、429m、520m、558m、556m和783m。孔隙度在流动单元B、C、D和E中的最大主变程分别为483m、676m、516m和628m。孔隙度在流动单元B、C、D和E中的最小次变程分别为248m、200m、264m和232m。流动单元A、B、C、D和E的渗透率控制范围分别为52.5~162.6×10-3μm2、18.3~97×10-3μm2、6.6~51.6×10-3μm2、2.5~17.8×10-3μm2、1.4~16.8×10-3μm2。最后,建立了各种储层属性分布模型。
   (9)运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裂缝参数条件下的裂缝分布模型,探讨了裂缝密度参数与裂缝模型结果参数的关系。当裂缝面积密度为0.05m2/m3、0.1m2/m3、0.5m2/m3、1m2/m3、2m2/m3和10m2/m3时,裂缝模型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0.0000、0.0002、0.0019、0.0028、0.0087和0.0461;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10-3μm2、10×10-3μm2、79×10-3μm2、119×10-3μm2、369×10-3μm2、1260×10-3μm2和1941×10-3μm2;裂缝形状系数平均值分别为3984m-2、371m-2、1476m-2、3×106m-2、8×105m-2、和1×105m-2。粗化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与裂缝面密度成直线关系。
   (10)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9)的模型在基质结合不同流动单元情况下的渗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模型的采收率和累计采油量与裂缝面积密度没有直线关系。采收率在基质为流动单元A、流动单元B和流动单元C时的拐点分别为2m2/m3、2m2/m3和1m2/m3;累计产油量在裂缝面密度大于0.5 m2/m3时递增,小于0.5 m2/m时递减。注采井连线与裂缝走向平行时的采收率和累计产油量均小于相应的在注采井连线与裂缝走向垂直下的模拟结果。而含水饱和度达到98%的时间关系为:当基质为流动单元A时,垂直模型晚于平行模型,当基质为流动单元B和C时,垂直模型早于平行模型。
   (11)运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Ⅲ1油组的高角度裂缝和低角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并利用Oda方法对该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进行了粗化,得出了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和裂缝形状指数。模型的平均孔隙度为0.4%,I、J和K方向的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1×10-3μm2、22×10-3μm2和13×10-3μm2。I、J和K方向的平均裂缝间距分别为2.78m、4.19m和0.58m。整个模型的裂缝形状指数为18836/m2.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注采井网不完善、次级断层、砂体分布和流动单元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控制和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现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器后期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严重变差的弊端,结合我国对油品质量标准不断升级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催化裂化工艺路线的比较,确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扩能改造技术采用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TSRFCC)",该技术的核心就是在段间更新再生催化剂,从而实现了催化剂性能的"接力",强化和优化了反应过程,达到了提高轻质油收
学位
目前,岩性油气藏的识别和资料评价是一世界性难题。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出现,建立高分辨率年代地层格架已成为当务之急,但三维地震等代价昂贵、周期长。因此,利用测井资料来研制一种适应岩性油气藏测井资料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解释及测井资料沉积微相识别技术势在必行。本论文主要以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为例,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成因地层形成机理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年代地层格架并进行了层序划分与对比;在建立起的等时地层格架基
我国煤矿日趋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灾害严重威胁着井下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煤矿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给国家和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尽管瓦斯爆炸事故频繁发生,但是由于矿井情况复杂,特别是煤矿采空区的情况特别复杂,所以对采空区可燃气体的研究不是很多,对煤矿采空区可燃气体的爆炸参数和抑爆情况的研究不是很充分。因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H、CH对CH爆炸极限范围及参数的影响并
学位
井漏是一种钻井过程中泥浆、水泥浆或其它工作液漏失到地层中的现象,严格的说是指在各种井下作业过程中,各种工作液在压差的作用下漏入地层的一种井下复杂情况。井漏是钻井作业中常见的井下复杂情况,处理井漏会耗费大量的钻井时间,浪费大量的泥浆和钻井液,而且严重的井漏可能引起卡钻、井喷、井塌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极大困难。  陆东一五彩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世界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油田又越来越少。因此,在目前油价暴涨、国内原油紧缺,大量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日益成为石油企业界经营规划的组成部分。而我国注水开发的油藏最终采收率通常只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0%~40%,经过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等三次采油,其采收率最多也只提高5%~8%,开发效果很不理想。目前探明可用于开发利用的石油可采
学位
我国油田早期多使用了注水开发,且目前大多都已经进入到高含水期。怎样提高这些油田的水驱采收率,尤其是研究提高厚油层高含水期的水驱采收率技术政策界限,具有迫切而现实的意义。  决定水驱油采收率的高低的主要是注入水的微观驱油效率和宏观波及系数,所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波及系数。其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油藏压力场的分布,让注入水波及到含油饱和度较高的区域,从而将剩余油区域中的原油驱出。通常使用的
学位
新疆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埋藏深度变化不大,一般都比较浅,在140~700m之间。且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替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采用目前常规热采技术开采效果不理想。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作为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能获得很高的采收率,通常可以达到70%,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适用于新疆油田稠油油藏特别是超稠油油藏开采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底水油藏,储层物性好,油层薄,底水较易突破,水锥进速度较快,为了延缓底水锥进速度,延长井的无水及低含水牛产期,提高采收率,西江23-1油田钻完井项目组与油藏相关人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该油田首次引入了流入平衡器机械控水装置,在生产层段考虑地质物性不均、轨迹控制质量、井眼扩径等相关因素,并进行流动压耗计算,合理使用遇油遇水膨胀封隔器将井眼分隔成几个独立生产区域,在易产生底水突破锥进区域,通过调整该
学位
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油原始储量之比。在经济条件允许下追求更高的原油采收率,即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核心,又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层出不穷,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包括:聚合物增效水驱、表面活性驱、碱性水驱、泡沫驱、气体混相驱、二氧化碳驱与非混相驱、蒸汽驱、火烧油层等。但是在实际中增大微
学位
本文针对河南油田水驱区块调剖工作量大,现有聚合物调剖用量多、成本高、性能差的情况,开展聚合物调剖性能评价。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全面实验法,以梳形聚合物KY-6与聚合物1630和正立Ⅱ型进行对比评价。实验包括低温实验和高温实验,低温实验研究了各聚合物在双河注入水和注聚返吐物中,以3种不同浓度(0.1%、0.15%、0.2%),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1%、2%、3%)的低温铬交联剂,在50℃、60℃、7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