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以储安平为代表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民间精英的身份在《观察》周刊(以下简称《观察》)上议论国是、批评时政,形成了一个参政议政的舆论高潮。别具一格的新闻、深刻犀利的言论、细致入微的服务以及多个层面的沟通互动共同促成了《观察》公共舆论的形成,本文分为五章,力图对《观察》公共舆论的构建方式及其精神特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第一章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战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三种形态,分析了《观察》的精英定位及国家观念,考察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建立在文字往来基础上的“阅读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得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主要通过塑造强大的公共舆论影响现实的政治进程,进而实现其政治理想的结论。第二章对“观察通信”、“读者投书”、“观察报告书”等栏目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通过考察可以发现,《观察》公共舆论的营造首先表现在其通过独特的新闻报道来引导关注和讨论,而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也营造了一种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讨论的氛围。第三章重点考察了《观察》有意识组织的一些讨论及其对国内、国际时局的观察和评价。这些讨论大多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关于国家前途、自身地位以及重大事件的主张和评论,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观察》公共舆论的价值和特点;而《观察》对于国际、国内事务的观察和评价也是有一套固定的机制的,这种评价的机制既是自由主义者精神主张的表现形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观察》公共舆论的精神特质。第四章分析了《观察》公共舆论的生成主体及其与其他刊物的互动。在《观察》公共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储安平、《观察》撰稿人和《观察》读者分别扮演着掌控者、倡导者和响应者的角色。《观察》舆论主要来自内部,而与其他刊物的互动也表明其为营造一个健全的舆论而付出的努力。第五章分析了《观察》公共舆论的特点、价值与影响。《观察》舆论是一种提倡“公开的陈述和批评”的理性而宽容的舆论,它对于培养自由思想,促进民主政治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媒体管理者和从业者仍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结语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观察》周刊对建构一个健全的公共舆论的不懈追求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