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明中后期文坛中地位显赫,也是主情文学大潮的代表人物。其诗文理论研究仍处于较冷的阶段,近来这一领域也呈现出逐步升温的趋势。研究者大多将其戏剧的“至情论”与诗歌“主情论”结合在一起阐述,这样就只关注到了他对于诗歌“缘情”系统的拓展,而其思想中不可磨灭的“诗教”传统便被忽视了。本文针对汤显祖的诗论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汤显祖诗学之内涵,梳理其思想逻辑,了解他在复古大潮与主情大潮交错的环境之下,为调和二者所采取的策略,确立他在明代诗学中的地位。第一章主要研究了汤显祖诗歌的“师法观”。汤显祖处在后七子复古思想统治文坛的时代,他坚持了自我清醒的意识,针对复古派宗盛唐的学诗主张,反思出自己的一套师法门径。第一节即论述其师汉魏六朝的独特理念。汤显祖并未满足于此,他后期一转自己的师法观,第二节即针对这种学诗的转变,研究他师香山、眉山以充实诗歌内容的门径,突破了唯六朝为宗的观念,体悟诗歌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在自我领悟当中找寻诗作的无法之法。汤显祖的师法路径中包含了其文质观念,所以在这章的第三节论证了他文质兼备的思想。第二章研究了汤显祖的“自然灵气”论。汤显祖的“气”论,从宇宙生命的哲学之“气”过度到了作家、作品的文学之“气”,并且阐发出“养气”的方法论。此章第一节从他“气”论中两种不同范畴进行论述,首先研究其宇宙生命之气和人体生命之气,并落脚于“气”是沟通天人的媒介,统摄天之气的关键。第二节研究了他的“文气论”。承接其哲学范畴“气”论的逻辑,汤显祖将“气”论引入作家与文学创作中来,认为培养自身之“气”能具有体察世界之“气”的能力,这就为创作时需要沟通内部心灵和外在世界提供了方法论。第三节重点研究了汤显祖的“养气论”,他的养气既继承了道家的“静养”,同时又融入了儒家之“动养”,包含创作条件的论述。第三章探讨了汤显祖诗歌的“缘情”论,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第一节主要讲汤显祖“情”论中“真”的内涵,第二节论述其“情”“志”关系,第三节论述了汤显祖对于明代“主情”文学的充实。第一节关于“情”之“真”的论述,又从“真世出真人”和“真气造真诗”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对明后期礼教极端化的反思,以及对于摹拟之风的纠正。在第二节论述“情”“志”关系时,本文不仅仅注意到了汤显祖对于“情”的宣扬,他的诗论及诗歌创作,更加侧重家国天下、理想志气的表达,相较于个人私情,更加雅正,体现出“情兼雅怨”的审美趋向,这种情感的择取,便又回归到了“志”的范畴。最后一节,本文将他的“情”论,放置在明代的主情文学思潮之中,意欲突显其“情”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汤显祖诗学思想中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封建末期文人在自己儒士身份和文人身份之间的冲突促成。此章针对性的指出了他的三对矛盾:追求不平则鸣的诗作,但创作却大多为应酬之作之间的矛盾;追求意趣神色的诗意审美,但创作手法趋向直叙和随意的趋向之间的矛盾;追求情至的浪漫主义思想,但又无法摆脱古典诗学止乎礼义传统之间的矛盾。本文接着探索了汤显祖在这种思想矛盾中寻求的出路,一则为文人身份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而进行了新文体的尝试,促成了汤显祖的“文变”思想。另一方面,作为儒家士大夫,他仍然维护着古典诗歌典雅的诗教传统,所以他的诗学思想保持“变而成方,不离大雅”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