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记叙了旧金山唐人街梁家人的故事:妈和利昂以及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小说从二女儿安娜的自杀这一创伤事件追溯,将一副更大的创伤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里昂在天使岛和坦白运动中的遭遇;妈被前夫抛弃,背叛里昂致使夫妻关系破裂的往事;尼娜与家人的隔阂和出走纽约;安娜因为和奥斯瓦尔多恋爱与父母产生矛盾并自杀;整个家庭在安娜之死和种种历史的创伤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叙述者莱拉在照顾家庭和选择自己的幸福之间的摇摆不定。《骨》中充满了创伤的历史和现实。伍慧明用梁家的困境折射整个华裔群体的心酸和困惑,将小说的文学价值提升至社会层面,发人深省。 赫尔曼指出创伤治愈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各有所需处理的核心任务:第一个阶段主要确定创伤症状和来源,并建立创伤者的安全感;第二个阶段则在于理解和认识创伤,使患者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解构和哀悼;第三个阶段是使患者建立新的生活。伍慧明的小说《骨》作为创伤小说,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华裔群体和个人所遭受的创伤经验,它更意图探索愈合创伤的方法和寻找华裔走出困惑的出路。本文的主旨是研究伍慧明《骨》中的创伤叙事。沿用赫尔曼针对创伤治疗过程所提出的三阶段论,本文也将对伍慧明小说《骨》的分析分成三个部分。循着《骨》中创伤“是什么”“如何被讲述”“如何被治愈”的思路,论文分别研究书中的创伤叙事的主题,叙事手法和和叙事目的。借用弗洛伊德的论文“回忆、重复与修通”的题目,本文的三个核心章节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回忆创伤即《骨》之创伤主题”,“重复创伤即《骨》之创伤叙事手法”和“愈合创伤即《骨》之创伤愈合策略”。基于对文本的详细分析,论文指出《骨》的创伤主题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家庭层面的个体创伤,另一个层面则为华裔群体的族裔和历史创伤。其次,论文对《骨》中所用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分类和解释,并研究了非线性叙事和双重叙事如何呈现创伤主题。最后论文阐明了《骨》愈合创伤的叙事目的,并总结了其中人物在愈合创伤时所用的诗性超越和文化间际这双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