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时代,大到国计民生,小到衣食住行,科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几乎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广泛而深刻。历史和现实表明,科技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但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还提升人类的精神文明。在国际范围内,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力对于一个国家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持续增强,各国都相继增加科技投入,寻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鉴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国家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都殊途同归,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规模,优化政府科技投入结构,以稳固其科技强国地位,并不断获得国际竞争相对优势,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科技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方针指导下,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企业和政府为主要市场主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其中,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从1978年的52.89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224.9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继承发展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体系,投入目标定位不清晰,尚处于进一步探索讨论阶段,存在着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这都制约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发展推动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使得整体上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还不够显著,特别是阻碍了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进程,削弱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法,从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目标定位研究出发,对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从多个维度进行描述分析,探讨了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进行财政科技投入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政府科技投入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政策建议。论文主体内容包括以下:首先,本文在对科技活动投入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试图提出一个既符合经济理论、又满足实践需要的财政科技投入目标。本文认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目标模式应该是一个二元投入模式:其一,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培育和完善我国科技发展市场,推动我国由尾随模仿的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而又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实现。其二,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手段更多地介入市场失灵的经济社会领域,即要在科技领域过渡性地加大对于市场失灵领域的科技投入,倾向于投向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基础研究和公共科技领域,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建设对于财政科技支出的要求。其次,本文分别从我国财政科技资金规模、结构和效益三个维度描述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整体上讲投入规模不足,难以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目标,依然存在着投入增加的空间;投入结构不甚合理,特别是投向结构存在忽视基础研究领域和公共科技领域财政投入、区域投入结构非均衡发展导致财政科技投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不积极等问题。正是由于规模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使得从整体上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整体效益不佳,并对此进行了数量模型实证分析。再次,本文对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投向结构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科技发达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经验,探讨了这些经验对我国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启示。最后,本文在前述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经验,提出了若干适合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完善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完善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提高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水平,应该坚持不断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进而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