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许多学者立足于村民自治,试图从国家实现对民土政治的推进的宏观背景中去理解村庄治理,从国家与社会框架及国家政权建设等宏观层面把握村庄政治。也有学者致力于从微观层面,研究村庄政治运作的实态及机制,并由此获得对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的某种理解。而本文则以一个市(县级市)域区域之内的派系竞争,这一独特的政治现象作为契入点,来把握村庄权力运作的实态,以及各行为主体的政治心理的嬗变,乃至整体政治文化变迁和地方政治的发展。在文中,笔者首先明确揭示了派系及派系竞争的概念。所谓的派系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关系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而派系竞争则是以派系为组织依托,旨在改变现存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集团性竞争行为。在文中,笔者把派系和派系竞争定位为,主导村庄治理运作的隐秘机制。而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这种隐秘机制。笔者在考察C市(县级市)市域内的各村庄形态各异的派系和派系竞争的基础之上。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派系及派系竞争进行类型划分,并以个案描述为基础,比较了各种类型的派系竞争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在文中,笔者围绕派系竞争与乡村治理这一主题。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相关思考。派系的内部运作以及对外竞争的策略;派系及其以此为依托的派系竞争在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基层凸现的特殊性;派系竞争作为契入村庄治理的变量,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化社会中非均衡的派系参与;派系竞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及与乡村治理的互动,对于精英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的贡献;各政治主体对派系和派系竞争的价值评判及产生这种评判的原因;在现有的村庄政治生态环境下,派系竞争呈现的发展趋势;规范和引导派系竞争的对策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把握和思考,有利于借助村庄派系竞争这一契入点,达到对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