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青稞籽粒镰孢属真菌及其致病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西藏地区由真菌引起的青稞病害是造成其产量低,品质欠佳的主要因素之一。镰孢菌属真菌是各类作物中最常见的一类致病菌之一,不仅造成减产,影响其品质,更为严重的是镰孢菌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癌症、大骨节病、克山病等人类疾病,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而,本研究小组从2004年至今,从西藏5个不同地区的大量青稞籽粒内按常规方法分离镰孢属真菌,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土壤接种和青稞叶片接种的方式对所得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以分离菌株中优势种和强致病性的F. avenaceum Hb39分离菌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上述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由镰孢属真菌引起的青稞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为由此引致的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1.从西藏的拉萨等5个地(市)采集的样品中的5000个青稞籽粒分离得到产孢的61株镰孢属真菌分离菌株,青稞籽粒的镰孢属真菌带菌率为1.22%。其中林芝地区的带菌率最高,为1.70%;昌都、拉萨、山南三地(市)带菌率一般,三地之间差距不明显;日喀则的带菌率最低,500个籽粒只分离出1株镰孢菌。2.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61株菌分属于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等的镰孢属9个种,其中燕麦镰孢(F. avenaceum)有3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0.66%,在西藏地区的青稞籽粒镰孢属真菌内为优势种;其次是三线镰孢(F.tricinctum)、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分别占总分离菌株22.95%和6.56%。其余的6个种分别为雪腐镰孢(F. nivale)、柔毛镰孢(F. flocciferum)、茄类镰孢(F. solani)、束梗孢镰孢(F. stilboides)、拟直孢镰孢(F. arthrosporioides)、未知镰孢(Fusarium spp.),这6个种均只分离得到了一株菌。3.对分离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测试的分离菌株对青稞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种子萌发率最低的是接种分离菌株Hb16的处理,萌发率仅为29.41%。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测试分离菌株对青稞幼苗期的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苗后长势较弱,茎基部生长畸形,导致在出苗后一周内就开始倒伏,但对土壤内的根部影响不大。测试的61个分离菌株中,57个分离菌株对离体青稞叶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占测试分离菌株的93.44%。4.通过对F. avenaceum Hb39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其结果显示,在供试的10种不同固体、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有很大差异,PDBA、PDA、PSA培养基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而HA、CMA和WA不利于该菌的生长。
其他文献
新闻舆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显身手──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评述谢迢在迎接党的十四属穴中全会召开之际,备新闻媒体在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报道中,加大力度,大显身
亚洲玉米螟Ostri啊furnacalis是我国玉米、高粱等旱粮作物的重要害虫,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主要依靠释放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
蝗虫的危害日益加重,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蝗虫是生物防治蝗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虽然利用蝗虫微孢子虫灭蝗在生产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剂型。因此本
本试验对甘肃省东祁连山高寒地区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筛选出的具有固氮、溶磷及分泌激素功能的九种促生菌的适宜温度、pH 值、光照、培养方式、耐盐性等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了各菌株的定殖能力及定殖动态,并采用16SrDNA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部分菌株的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和分类地位,得出以下结论: 1.促生菌的适宜培养条件 对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筛选出的具有固氮、溶磷及分
本论文研究了温度、pH 和营养条件对棉花红腐病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分析了 4 个棉铃红腐病菌菌株和 6 个其他镰孢菌菌株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本文对2004~2005东北春麦区和山东、河北冬麦区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生理小种种群动态、毒力变异规律以及小麦生产品种(系)的抗病性(基因)进行了研究。
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现已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基地混合发生,为解析两种害螨的种间竞争关系,揭示害螨种群结构的演替规律,并为指导生产防治和掌握害螨抗药性发展趋势提供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氟啶脲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害虫,尤其是水果和蔬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氟啶脲在甘蓝、白菜、西红柿和辣椒中的残留测定方法对正确评价蔬菜中氟啶脲残留量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优化了氟啶脲残留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其次,研究了样品前处理方法;最后,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氟啶脲在甲醇中,在甘蓝、白菜、西红柿和辣椒中,在其检测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与以往测定方法的比较。主要试验结果如下:确
由于过去技术条件和对病虫害规律性认识的限制,广德县一直未开展针对生态稻区重大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本项目开展的水稻重大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对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