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这种总量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其中地区结构失衡由于和我国地区增长格局的密切联系而显得更加突出,因而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布局进行调整就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是在双边框架内研究我国FDI区位分布不平衡问题,忽视了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然而,随着地区开放程度的扩大,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复杂,一个地区FDI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而且与其他地区密切相关。近年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FDI区位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基于空间相关的分析框架,以“第三国效应”理论为支撑,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1987-2009年期间我国29个省市区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揭示我国FDI区位分布的空间相关特性。文章首先利用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分析检验我国FDI区位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结果反映出我国各省区FDI的空间分布存在着空间聚集效应和空间辐射效应。由于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传统的实证回归模型采用的最小二乘方法将会产生误差,不再适用。因此,在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FDI在我国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了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聚集因素、政策因素等传统影响因素之外,相邻省份的地理溢出效应即空间因素也显著影响了FDI的区位分布。全国地区以及三大地区的回归结果分析显示,FDI的空间相关性在不同的地区表现是不同的,东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最强,并且通过空间辐射效应带动了中部地区FDI的流入;而西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省份间处于割裂状态。总之,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非均衡性以及空间相关性导致我国引资格局的不平衡。
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我国引资格局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