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国的货币政策是通过相应的传导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的,而传导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西方的经济理论把货币政策传导的传导渠道分为两大类,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渠道来传导,而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自1984年确立中央银行制度起,我国才正式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从此,中央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接控制国内的信贷规模,信贷计划是当时最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而准备金、利率工具只是辅助的调节工具,因此当时信贷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中占主要地位。1998年起,中央银行取消了对商业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间接调控,即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供应量,进而控制国内的贷款规模,以期达到最终的调控目标。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货币政策由基本靠信贷渠道传导向信贷渠道、货币渠道共同传导转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利率的未完全市场化、管制的有浮动汇率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相对不完善等原因,决定了货币渠道的传导效果比较弱,也就是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对目前我国该渠道的现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提高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也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理论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该渠道存在的结论,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该渠道的作用机理进行详尽的分析,最后对影响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归纳。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有个理论上的认识以后,文章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其两个阶段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信的信贷传导渠道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较为系统地分析目前影响我国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环境和微观基础不断发生变化,这无疑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更具复杂性。而信贷渠道作为极为重要的传导渠道,它的传导效果也将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应,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尤为重要,而现有文献鲜有对此的研究。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章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经济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相应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效应,以准确得出该渠道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经过文化大革命地冲击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持续繁荣。中国文坛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现各种文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 f.)Nees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穿心莲内酯为代表的二萜内酯类成分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本
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关怀,苏格拉底与庄子对此有着深刻的沉思。准确把握二者生死观的内涵,为当代生死学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利用的材料。全文由导言、正文与结语组成。导言是研究综
自福斯多夫在《当成是服务主体的行政》中首次提出生存照顾理念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在服务型政府上进行探索,“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目前也成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行政法是研究
在我看来,质朴而典雅的凤凰古镇,所有的风景应该在沱江两岸,在那一块块的大胄石板上,在那一间间古朴的店铺、客栈里,更在每一个路人的脸上。许多人去凤凰,是因为沈从文,因为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神户,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地名,它是天津的友好城市,水上公园里有个可以划小船、过红桥的神户园,食品街里有个特别神秘的神户餐厅??于是,当我在很多年后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物理教育工作迎来了崭新的局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都会认为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跨度大、难学,因此便出现
<正> 耳针对止痛效果显著,迅速,方法也简便。我科于1960年12月到1961年12月研究耳针对眼病的止痛作用,以及针刺的敏感点,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操作方法和留针时间1.在耳
目前,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那么这两种技术的整合是必然趋势。具有高创新潜力的新兴产业的移动互联网贸易已
: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城市中心都存在居住拥挤、交通堵塞、市政配套缺乏等等“城市病”现象,实施旧城改造已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事实。如何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