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作为人类活动强度最大,方式最为先进的生活类型载体,在地表空间上已经逐渐趋于群体化。这种群体化的城镇密集区域,在多种复合联系基础上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主次序列、分工协作特征突出的城镇有机系统—城镇群。城镇群或都市连绵区在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普遍存在,但我们认为在不发达地区区域内部,由于区域复合优势条件束在局部地区的集合,也同样存在着特色鲜明,职能相对强大的城镇群体系。 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多个城镇密集区或城镇群,黄河上游地域内就呈现一种特殊类型的城镇群结构雏形,即一条绵延近1400公里长的以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完善的交通设施、众多的人口及经济的相对发达为组成要素的带状城镇群雏形。 在通过对这一带状城镇群雏形态的范围界定,发展条件探讨的基础上,以多种区域及城市发展理论为指导,对黄河上游带状城镇群进行了区域城市化的分析及预测、城镇和城镇群形成过程、形成机制的剖析以及城镇群空间结构组织和发展构想的研究。初步认为,这一带状城镇群是以三个城市经济区的链环式嵌套结构构成城镇群基本的空间组合特征,但目前这一嵌套结构只是以虚链环式的形式存在。如能在“西部大开发”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便捷、快速的交通设施构成快速交通廊道,加快三个城市经济区的建设,兼顾外围交接地区的发展。最终将会在西部地区形成一条以黄河水资源、快速交通廊道为基轴,以文化的多元性、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社会经济的特色性和发达性为基本特征,以带内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的快速流动为联系基础的辐射功能强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带状城镇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