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中日民间贸易是中日友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民间贸易的研究还较薄弱,系统性、专题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少见。本文运用唯物史观,着重论述了古代中日两国民间贸易的发展轨迹、历史特点及其重要影响。 古代中日民间贸易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为初始阶段。由于受造船、航海条件的制约,加上日本商品交换意识淡薄,中日民间贸易只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但它却成为两国民间贸易长河的源头,为以后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石。公元9世纪中叶——14世纪,为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民间商船往来频繁,成为无国交时代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奠定了明清时期两国民间贸易鼎盛的基础。16世纪20年代——19世纪中叶,为鼎盛及由盛转衰阶段。这300多年的中日民间贸易发展颇为曲折,先是在海禁逆境中顽强成长的走私贸易,尔后是乘风破浪、长途跋涉、迂回辗转的转口贸易和中介贸易,最后终于迎来了海禁解冻后欣欣向荣的自由贸易,充分显示了民间贸易那荡气回肠的气势和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此后,由于日本政府对贸易的限制明显加强,两国贸易才走向衰落。 纵观古代中日民间贸易史,从中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从贸易载体看,经历了一个由大陆移民到商人,再到商人集团的发展过程。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贸易的载体主要是掌握先进技术的大陆移民。自唐朝开始,商人力量日益增强,先是中小商人,尔后出现了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商人集团。唐宋元时期的经营活动以商人独资经营为主,明清时开始向合资经营转化,且经营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贸易载体的这一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两国民间贸易不断发展的趋势。从贸易流向看,经历了由单向性贸易向双边性贸易的发展过程。从先秦到北宋,由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和造船航海技术远远高于日本,中日贸易流向主要是中国商船赴日,属单向性贸易。从南宋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发达和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日本具备了远航的能力,日本商船来华日趋频繁,中日双向性贸易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