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他人表现出一些行为、态度、情感,甚至外貌特征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对他/她形成一定的印象。比如,总是在QQ空间上传各种自拍照的同学在我们眼里可能是自恋的;嗓门总是很大的人在我们眼里可能是外向的;上课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在我们眼里可能是懒惰的。这些都是人格知觉(personalityperception)的问题。人格知觉,是指观察者基于一定线索对目标对象做出人格判断和评价的过程。通俗地说,是指我们主观判断他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过程。人格知觉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但是网络中的人格知觉研究相对缺乏。那么,在网络中,是否可以准确知觉个体的人格呢?网络中是否有一些有用的人格线索供观察者感知呢?各位观察者感知的人格是否一致呢?网络中的人格知觉与现实知觉有没有差异呢?本研究拟用以下三个研究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研究一,采用大五人格问卷,QQ空间使用问卷考察人格知觉的线索有效性。结果发现大五人格各个维度都与QQ空间使用的某些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因素分析发现,QQ空间使用行为主要有三类:寻求归属,自我呈现和娱乐。外向性与自我呈现和娱乐显著正相关;宜人性、神经质与寻求归属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QQ空间使用行为可以显著预测个体外向性和宜人性。 研究二,考察观察者对QQ空间使用者的人格知觉。结果表明观察者对大五人格每个维度的人格知觉都具有显著的观察者一致性,且外向性、宜人性具有显著的自我他人一致性。说明外向性、宜人性,相对于大五人格其他维度,更容易被观察者知觉。另外,考察了QQ空间使用者表达真实自我对观察者知觉准确性(即观察者他评人格与自评人格的一致性,自评人格为预测变量,他评人格为因变量,表达真实自我为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表达真实自我对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的知觉准确性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宜人性和开放性来说,自我表达越真实,人格知觉越准确;对外向性,则恰好相反。 研究三,考察观察者对真实生活情境人物的人格知觉,并与研究二的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结果表明,网络知觉和现实知觉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间接说明网络知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