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常常接触到许多翻译作品,但这些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低质量的译本不仅不能带给读者享受,反而会引发困惑甚至误解,这一现象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尤为常见。因此,在本篇论文中,笔者试图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勒瑞萨·博宁(Larrisa Boehning)的小说《跳跃》(Sprunge)进行翻译,并对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究文学翻译的难点。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对翻译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回顾,同时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其核心原则,即目的性、连贯性和忠诚性原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为作者和作品介绍,主要对原著作者勒瑞萨·博宁(Larrisa Boehning)的生平及其作品《跳跃》(Sprunge)的情节进行了简短的概括,为后文的具体分析作一个铺垫;第三部分即为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通过实例对本次翻译的目的、标题翻译、象声词翻译、文学处理、文化差异的处理及口语翻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阐述了此次翻译实践带给笔者的启发,即文学翻译是一项难度很高的任务,译者在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接受"不可译性"的心理准备,尽可能完整真实地还原原作;另外,译者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地吸收新鲜的知识和语汇,才可能自由地徜徉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为人们搭建好沟通的桥梁。本文的重点就在于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选出了一些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典型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阐明了笔者的翻译策略和理由,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例如有时强行翻译不如采用转译或留白的方式来为读者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等。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笔者的翻译实践来亲身体会文学翻译中的困难,并感受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够借此为译者们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同时实现文学性和忠诚性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如同在一根平衡木上,一边是天马行空的文学世界,另一边又是对于原作的责任,译者们必须在适合的理论指导之下寻找到平衡,由此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当然,论文中提及的问题和建议都只是笔者的个人之见,必然存在考虑不周和不足之处,这是需要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