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垃圾治理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的农业资源化利用为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及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由城市生活垃圾研制成的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的农田施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研究了农田施用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的条件下,农作物全生长期内土壤N2O的排放规律及土壤温度、水分、覆盖对土壤N2O的排放及氮损失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肥料试验,共设3个肥料处理,分别为:①对照(不施肥);②施用垃圾堆肥;③施用垃圾复合肥。堆肥和复合肥的施肥量折氮后为150kg N·hm-1。每个处理设置6个重复,其中的3个重复用秸秆覆盖。每个小区周围用2m深2mm厚的塑料薄膜隔离,防止水肥侧渗。试验采取玉米一冬小麦轮作制度,两种作物的施肥方式分别为:种植玉米时,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随后灌水;种植冬小麦时,采用基肥+一次追肥的施肥方式,追肥的施肥量为总施肥量的40%,基肥在小麦播种前撒施,然后深耕,追肥在拔节期撒施,随后采用滴灌方式灌水。在玉米和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对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N2O排放通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中N-NO3-、N-NH4+等养分元素进行了监测。研究土壤N2O排放规律、影响因素的作用及田间管理措施对N2O排放的调控效果,为减少农田土壤N2O的排放及氮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1 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农田N2O排放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整个生长期的N2O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此期间,对照、垃圾堆肥处理和垃圾复合肥处理的土壤N2O排放量分别占作物生育期总排放量的44%、58%和46%。玉米田N2O排放第一次高峰出现在苗期,垃圾堆肥处理和垃圾复合肥处理的土壤N2O通量峰值分别为115.6μg N/m2·h和65.7μg N/m2·h。在苗期,对照、垃圾堆肥处理和垃圾复合肥处理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为:14.1μg N/m2·h、41.5μg N/m2·h和26.1μg N/m2·h。进入拔节期,由于作物生长的原因,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N2O通量逐渐降低,对照、垃圾堆肥处理和垃圾复合肥处理的土壤N2O通量在7月24日出现负值,分别为:-17.3μg N/m2·h、-15.9μg N/m2·h和-20.1μg N/m2·h。在抽穗期,出现了几次小的排放峰,这主要由于3次大的降水(降水量分别为:156mm,126mm,78.6mm)造成的,这段时期内,土壤的体积含水量平均在15%-49%之间,土壤形成厌氧环境,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