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使中国经历了一场历时百年的巨大危机,这场危机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引起敏感地思想文化领域对其进行反思和检讨,作为先驱的代表者的龚自珍,以其丰富的诗文创作体现了他对社会的理解、觉醒和变革要求,表达了自己的经世意识。本文拟结合其经世主张的具体内容以及理论渊源,认识其诗文创作的价值与地位。首先是前言。在该部分,基本概括地指出龚自珍经世诗文创作的历史意义,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对龚自珍进行研究的状况,提出了从其经世意识的角度对其诗文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一章阐述龚自珍所处的历史文化条件,重点了解龚自珍经世意识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主要分析龚自珍经世诗文创作的时代与文化背景。龚自珍作为清醒地“睁眼看世界”的文人志士,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认识到了大清帝国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为此,他批判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并在诗文创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内政外交的变革措施,以图振兴,摆脱困境。明未清初以来的经世思想,考据学派及清代常州学派对龚自珍经世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二章对龚自珍经世诗文创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分析。龚自珍从他的经世思想出发,创造了“落花(西郊落花天下奇)”、“风雷(九州生气恃风雷)”、“箫剑(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等一系列的意象体系,用来反映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体认及抒发自己的经世之志。社会的黑暗让龚自珍“郁怒”难平,面对国家和人民又使他不能置之度外,这种情绪交织便形成诗文中“郁怒情深两擅场”的独特个性。在屈原精神的感召下,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龚自珍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发愤抒情,继承并发展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其诗文具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色。第三章探讨龚自珍经世诗文创作的思想理论渊源。龚自珍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密切关注国计民生,为当时国家的落后及民生的凋弊而忧心忡忡,具体表现为忧患意识和民本思想。其历史观表现为“尊史”说以及“变”的历史发展观,而他对人性的看法又促成其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意识,主张“尊心”,提出“童心说”和“怀私说”,肯定人的自然欲望。他的历史观也好,人性论也好,最深层次的理论根源都在于他的儒学思想和公羊学中的三世说,并从中发掘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思想资源。他承认欲望以及肯定私欲,要求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无疑是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