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按马尾松生育期分种子、百日苗、1年生苗3个阶段,采用种源—磷水平双因素砂培方式,在人工气候箱及温室大棚内,通过人工控制水分、光照、营养元素浓度等环境因子,从形态、生物量、养分、生理生化等方面对6个种源马尾松从种子到1年生苗时期的磷素营养吸收利用特性及耐磷胁迫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验结果显示,砂培条件下5.5-10mg/L磷浓度范围最适宜于马尾松种子和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低、中浓度(5.5-10mg/L)的磷浸种有助于马尾松种子膜结构的修复,提高淀粉酶活性,使种子对N、P等营养元素的同化效率加快,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使发芽整齐。浓度过低(<0.5mg/L)或过高(>20mg/L)对种子的萌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供磷浓度能普遍提高各种源马尾松幼苗的生物产量,但不同磷浓度对幼苗产生的生理效应各不相同。适当施磷(5.5-10mg/L)有助于保持马尾松百日苗和1年生苗体内酶系统的稳定,极低磷(0.5mg/L)和高磷(20mg/L)造成的逆境环境都会诱导SOD、POD、CAT等抗逆性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升高,但影响的机理不同.前者引起各生理生化指标上升的原因是以缺素逆境因子诱导为主;后者主要是生理活动过分旺盛引起植物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紊乱后产生的胁迫环境所致。同时,供磷水平变化与马尾松光合效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表现为叶绿素a、b及总含量(T)在不同磷水平上的规律性变化。在极低磷到中磷的范围内(0.5-10mg/L)叶绿素a的增长速率大于叶绿素b;在中磷到高磷的范围内(10-20mg/L)叶绿素b的增长速率大于叶绿素a;且在整个供磷范围内叶绿素总含量都随供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比较所试6个种源马尾松在种子、百日苗、1年生苗3个阶段的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发现,H、J、L3个种源在各阶段对于极低磷和高磷的逆境环境,酶系统反应都相当强烈,并能通过对酶活性和根系有机酸分泌量的调节有效的适应不同磷环境,避让逆境危害,同时保持较高的生物产量,可以初步确定为耐磷胁迫马尾松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