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无”字句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莆仙方言口语词“无”具备充当连词的独特用法。连词“无”常用以衔接两个句法成分,其中前项成分在特定语境中可以隐现。在句法位置上,它总置于其所连接的后项成分头上,属于前置连接词;在逻辑关系上,既可表假设转折(“否则;要不然……”)、推论因果(“既然(不)……”),也可表选择或建议(“要不……”),本文以连词“无”所在句子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无”字句,并将其码化为“(A,)无B”。  语言学界尚未对莆仙方言“无”的连词用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着重突出了三个方面并得到相关基本结论如下:  首先,通过田野调查和内省方式收集语料,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区分“无”字句的不同类型,全面描写进入“无”字句的成分,并对该句式不同构式义形成的原因进行剖析。经研究发现形式相同的“无+B”成分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语义是由不同的A项造成的,而不同的“无”字句究竟能够出现几种语义则取决于B项的语义特征。  其次,利用语法化和语义地图模型的相关理论,在共时层面上探究了连词“无”内部成员间的语法化轨迹及其产生的动因。本文认为该连词存在“无1(现实因果)”和“无1(逻辑因果)”之分且经历了“无1(逻辑因果)→无2→无3(选择)→无3(建议)”的演变历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动因是语义和语用的泛化与移用;莆仙方言“无”字句不同构式间存在遗传关系,实际上是连词“无”语法化的结果。  再次,以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为指导,考察了“无”字句的三域表现和主观性差异。本研究发现随着莆仙方言连词“无”语法化程度的加深,“无”字句所涉及的认知域从客观域转向主观域,连词“无”形成了一个“无3(建议)>无3(选择)>无2>无1(逻辑因果)>无1(现实因果)(>表示优于)”的主观性等级序列,其主观性差异在语音、小句排序、小句隐现和主观性表现上都有所体现。莆仙方言连词“无”的主观化过程与其语法化过程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主要运用语法化、主观化理论,并结合语义地图模型、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成果对“无”字句进行探讨,这不仅丰富了莆仙方言研究的成果,为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也深化了对汉语连词发展规律的认识。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五一六通知》,全面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起点,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
文章设计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压模机监控系统.监控主机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模数转换芯片ADC0831进行压模机信息采集;以NRF24L01模块为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无线
刘瑾的《诗传通释》以阐发朱熹《诗集传》为宗旨,黄征博引前人成说与经典史料,将朱熹前后期诗学观的发展流变完整呈现并为之疏通,是元代辅翼《诗集传》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和发扬
意义被动句是现代汉语被动语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句式。对留学生被动句的偏误分析研究发现,留学生存在误加"被"字标志的倾向,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意义被动句的习得难度高于被字句,但
一、项目革新概述rn1、革新内容rnWSM993T45远程智能检测叉装车不仅装载了一套车载智能信息终端装置,而且具备了原有的叉装车先进结构与工艺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实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淄川地区的方言创作的兼有戏剧体与说唱体形式的通俗文学作品。聊斋俚曲自发现之日起,学者们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发表了众多的论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
船山诗论中,诗歌被视为一个圆满和谐的有机整体。这一诗歌有机整体观,根源于中国深厚的诗论传统,而在集大成性的船山诗学中,又得到进一步深化。  船山诗歌整体观有深厚的哲学基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表达及日常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成语数量繁多,内容丰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留学生对商务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文以表“贫/
阐述了AS31耐热镁合金的新型生产工艺及其在冶炼过程中的作用.该工艺可解决高温合金元素Si加入不易的难题,使AS31耐热镁合金组织成分均匀、耐热性能良好,并有效降低杂质含量,
雅乐歌辞是乐府诗歌中较受现代研究者轻视的一部分诗歌,然而在写作当时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上古以来,雅乐歌辞是对周代礼乐的一种直接的继承和模仿,其崇高地位随着时代的变